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徐渭年谱 中(盛鸿郎)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7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盛鸿郎
六月一日(6月26日),渭之表外甥、萧鸣凤之子:女行、女思从南太学赶赴母亲60寿辰途中,在浙江翻船出事。次日,消息传来,萧婿应可赶往出事地点了解详情,托渭前往照料,渭有《代某往寿》P.812 三日,为表姐、萧夫人生辰,渭作《寿星画》P.861 随之,噩耗传来,渭又作《雪里荷花》P.1316 中有:“莫怪笔底有差池”句,可旁证萧作《金瓶梅》。萧鸣凤不顾七旬高龄,亦赶赴现场,渭有《张太君六十诗(太君之生为六月三日,顷诵经却荤)》P.764 女行(约1515-1557),终年约43岁;女思(约1517-1557),终年约41岁。《萧鸣凤与〈金瓶梅〉》P.259

“某于八月十五日接到会稽县发下绵纸五百张,笔三十管,墨五定,并类抄明台牌词一纸,别帖一封。某窃见牌词及帖封面俱开徐生纬字样,不系某名,且事属撰文,某自揣分量,不敢叨冒,遂将原封帖并所领物并送还县。良久,县复差人俱到所以,云当是某,方敢启封。……某近日患病,不能至省,须病稍愈,即当驰谒明台。”《奉按察胡公状》P.461 (注:胡即胡宗宪)

八月廿一日,“赵文华罢”;九月初一,“革赵文华职为民”。返乡(浙江慈溪)途中,“卧舟中,故病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明通鉴》

代督府胡宗宪作《祭赵尚书文》P.655

《赠陈君(陈奉敕命往日本羁致王直者,直非陀横比,取海岛之雄,略相似耳。)》P.176(注:陈君,名可愿。嘉靖三十四年,与蒋洲奉命谕日本国王。陈于三十五年四月返;蒋于三十六年八月返。)

九月十三日,“杀前锦衣卫经历沈炼,宣大总督杨顺、巡按路楷等,承严嵩指构也”,“诏斩之宣府市,戍子襄极边。”《明通鉴》

十一月初六,“总督浙直胡宗宪,以计诱海贼汪直,诛之。”《明通鉴》

《寄朱君邦宪(朱尝寄惠〈素问〉,时督府胡公诱缚王直)》P.235(注:据“远寄方书慰病身”句,渭时在病中。)(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朱邦宪,名察卿,以字行。上海人,太学生。父豹,字子文,正德进士,官至福州知府。据“雁去鱼来复几春”句,两人书信往来已有几载。见隆庆元年。)

十二月,始赴胡宗宪幕,是夜,作《胡令公镇浙,海寇远循者逾年,至是有为风所迫者不得去,已分遣将吏,指授方略往击之,而公犹亲出视师,因以附循郡邑。旌盖出郭门,诸将告捷者纷至,抵萧山,又至,章疏再三易而复上。是日,渭自家驰诣幕中,秉烛燕语,不胜欣庆,赋此奉呈》。P.225

代胡宗宪作《擒王[汪]直等降敕奖励谢表》P.431 “作罢便辞归”。《畸谱》

胡宗宪得白牝鹿。“且地当宁波定海之间,况时值阳长阴消之候。”见《代初进白牝鹿表》P.430(注:按此,得鹿在冬至之后,是岁十二月初一为公历12月21日,万历十年始改用新历,相差10日,故此年冬至在十一月下旬。以时间推测,获鹿应在十二月徐渭返绍之后,作表约在次年春。)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

三十八岁。孟春之三日,幕再招。时获白鹿二,先冬得牝,是夏得牡,令艸两表以献。科戊午,复北。冬迁住塔子桥。《畸谱》

正月三日,“幕再招”。

正月七日(1月26日)为人日,恰遇立春,作《人日立春》P.824 诗中言:“遥献美汤怜送节,更闻金胜簇新春”。“东阁早时闻一曲,却令和客不胜新。”时渭尚在绍兴,为答胡宗宪而作。“东阁”一句,与拟献白鹿有关。“金胜”系指得汪直。

二月二十三日,岳父五十五寿,约此前,连襟史楹已亡。渭儿枚,楹儿槃(叔考,约1551-1630)时均馆于外公外婆家,后忆及当时情景:“为甥于馆,翁妪实天。今拜于貌,能不怆然。两女而夫,中道弃捐,饭翁饭妪,实维两男。斗粟可舂,已哉越关。”作《妇翁妪像赞(时伯方讼其季)》P.987

春,“以书记从督府驻师于鄞”。《春祭先墓文》P.658

“嘉靖丁卯(注:误,应为丁巳)冬,朝廷既生得海酋(汪)直,其明年正月,遂下令尽诛其夷党之在岑港者。”《赠李都使序》P.528(注:此文系应吴成器之请作,赠广东都指挥李公。)

在鄞,作有:《集鄞汪君良修宅,分得罗汉碑,限韵二十,嘉则得画竹》P.117 《赠杨叟(能诗,亦谈奇策,鄞人)》P.240 《客鄞述怀》P.223 《与客登招宝山观海,遂有击楫岑港一窥贼垒之兴,谨和开府胡公之韵奉呈》P.231 《风涛拍天,登招宝山下仙人洞饮眺,僧海东洋指说观音洞在下,竟不得游》P.338 《即席赠孙相士(呼军中某侯似虎,呼余鸡中鹤也)》P.230 《睹孙养静为推予命,无以酬之,因其索号诗,赋此以了人事(孙目双瞽)》P.237

“时挟一儿以行”。是年,枚儿十四岁。《海上曲五首》P.59 《石门篇赠邵大佩》P.127

三月十六日,“逮福建巡抚阮鹗”。《明通鉴》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P.430 “任兼督抚,一方文武之司,镇重浙闽,万里华夷之会,抚躬知感,受托思危”。(注:从“镇重浙闽”,可知,此表应在三月十六日之后,胡新命兼执掌闽事)

代胡宗宪作《初进白牝鹿表》P.430 《明通鉴》载:四月八日,献于朝。后又代作《初进白鹿赐宝纱采段谢表》P.430

五月三日,《吴子明际访蛟门,访沈嘉则诸名公》P.805(注:明际,吴系子也。)

《白牝蛟二首(招宝山东行若干里,洋也,白牝蛟宫之。相传是千年物,遂名其所蛟门。而向所诒海酋汪直之倭商住岑港者,自春抵夏,屡进剿屡阻于雨,人言蛟之崇也。幕中醜骂蛟,俄而雨如注)》P.257

代胡宗宪作《谢阁下启三首》,凡四次,分呈严嵩、徐阶、李本。但未记明时间,以李本于嘉靖四十年五月十六日以母丧去,返归绍兴余姚。《启》之作,应在此前。

四月初八,“总督浙直胡宗宪得白鹿于舟山,献之。”“是年之春,新倭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俱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上怒,尽夺诸将俞大猷等职,责宗宪,令克期平贼。”“而赵文华已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遂有是献。上果大悦,行告庙礼,厚赉宗宪银币。”《明通鉴》

“表进,上大嘉悦。其文旬月间遍诵人口。公以是始重渭,宠礼独甚。”陶望龄《徐文长传》P.1339

《代初进白鹿赐宝钞彩段谢表(时鹤降醮坛)》P.431

五月十日,作《雪梅花图》,约在此前后,作《游石宕二首》均见P.142 以“镬汤火宅住七年”句,系此。自三十一年移目莲巷至此七年。

作《丰吏部公邀泛西湖观荷,明日寄作,令与嘉则叙父追和》P.178(注:“丰吏部公”丰坊,鄞人。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正德十四年解元,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以吏议谪通州同知,罢归。家学深远,有万卷楼。高祖寅初,洪武中征为国子司业,曾祖庆,正统四年进士;父熙,弘治十二年榜眼,侍讲学士。均有名声。《浙江通志》卷一三一、一三二、一三七,《中国人名大辞典》P.1725

秋七月,在鄞,作《赠相士》P.175 以“节钺下明州”,“市上立清秋。碧眼胡僧避”,系此。

《寓穿山感事》P.224 《游驱岩二首(有序)》P.218

胡宗宪又得白牡鹿于徽之齐云山。作《代再进白鹿表》P.432

闰七月十八日,明世宗见白牡鹿。“上以一岁中天降二瑞,遗朱希忠等告谢元极宝殿及太庙,廷臣上表称贺。升宗宪俸一级。”《明通鉴》

作《代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P.433

约在一献或再献白鹿后,徐渭之名声引起季本的忧虑,疑其以《易》中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为主题,致信渭,渭作《读龙惕书》P.677 以“自然”为旨作答。“渭小子感先生之忧道,识先生之苦心,虽志气不前,而盘姗思振。非以多言敷衍,期于毕露疮瘢。伏览兹文,怅焉援笔,既请正于函丈,将遍质于同襟。”可参阅《先师彭山先生小传》P.628 康熙《会稽县志》卷二四《季本传》

八月,第七次参加乡试,不中。八月十四夜,最后一场前夕,作《十四夜》P.224

是科,张元忭得中举人。

“戊午,总督胡宗宪改(三茅观)三清殿为元武正殿。”《浙江通志》卷二二六。三茅观在杭州吴山南之七宝山东北,山南七宝峰原为杭城观潮最胜处,石壁刻有“吴山第一峰”。秋,渭作有《三茅观观潮》P.113 冬,《雪中访嘉则于宝奎寺之楼店》P.344(注:宝奎寺在杭州吴山。)又作《与姚山人、刘卫佥、沈嘉则、吴道官三茅观眺雪》P.176 《程君索寄其师周中阳》P.351 “踏雪吴山遇一人,自言师者是真君”系此。《饮云居松下眺城南》P.177 亦作于此年冬(据“江色上松寒”句,云居山,东邻七宝山。)《分赋得吴山送俞君还赣》P.176 亦应作于此(据“吴山碧石头,雄抱浙江流,大可兴云雨,微还适览游。常登应结恋,乍别不能留。”)

《肖甫病目,三年始愈,喜而赋之》P.224 以“片片暮云收海峤”,“相逢不用摩挲看,认我年来衣上尘”,系于此。又作《书丁肖甫眚退卷》P.976(注:丁肖甫,见《肖甫诗序》P.534 “肖甫与吾结发而同师,至十六七而始分,又六七年而复合,合而复同师也。始同师时,同学为干禄文字,既而分则同有事于词家,又既而合,则同有事于道。”)

作《胡公文集序(柏泉公)》P.518 “往渭冠时,得见今右布政使胡公边事疏于师季长沙公所”,“后十八年,公自家起为浙江按察使(据《浙江通志》一一八,曾任提刑按察司使,右布政使)。”,“而公固偶见渭所为文于师所,赏之,令渭来见”,“盖渭始谒公时,亲见公束带阶迎,同食饮,从容谈说,退必导于其衙之门”,“一日,师谓渭曰:公尝与余言,似欲子叙其集。”(注:胡松,字汝茂,滁州人,嘉靖八年进士,任山西提学副使时,于卅年秋,上边务十二事,嘉靖四十五年四月任吏部尚书,十月卒。《明史》卷二O二有传。)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

三十九岁。徙师子街(注:今鲁迅西路)。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畸谱》

《代贺严公生日启(时年八十,正月望后生日)》P.444(注:严公,指严嵩[1480-1567],是岁正月二十三日为八十大寿,见《明通鉴》。代胡宗宪作。)《又启三首》P.445、P.446、P.447 代胡宗宪作,分送严嵩、徐阶、李本各一首,共三次。

作《寿中军某侯帐词》P.667 以“庸知嘉诞,乃属首春”,“衙开江畔”,系此。

送张元忭上京会试,作《送张子荩春北上》及《赋得紫骝马送子荩春北上次前韵》P.774

春,作《春祭先墓文》P.658 记“再前年”、“前年”、“去年”三岁不亲祀之原因,预告“卜三月十八日往赘之”。

“已未之春,游慈感寺晤内惺上人,出示智舷诗书卷,请予图之,因为写此并赞。”《楚石上人钵赞》P.1308

《送胡通政入闽(敬所,君有同年御史大夫镇闽。)》P.220(注:胡通政,《府志》未见,暂系此。)

夏,入赘杭之王,有《纳妾诗》P.187(注:时有三月十八日及夏两说,从“新香异旧香,昔年曾射雉,此日复求凰”看,初尚满意。)“秋,绝之。”《拟吊苏小墓》P.280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竹枝词二首》P.350 亦为此段姻缘的写实。

《奉督学宗师薛公》P.455 致书薛应旂,信中言:“明年二、三月间,纵不为请教计,必为候起居计,以一泄数年以来,犬马瞻恋感激之衷。” (注:此信托钮常州[钮纬]公子[钮鼎岩]带去。)

八月,作《寿中军陈侯帐词》P.668 以“顷者中秋在望,嘉诞其时”,“衙开城北,路接西湖”,系此。并作《纯阳子图赞(并序)》P.582 “中军陈侯,雅尚道术,既喜得斯图于其友人,遂令予赞之。”

“嘉靖己未,秋,九月廿有六日,恭逢督府明公(注:胡宗宪)之生辰。”作《上督府公生日诗(并序)》。P.319

《赠府吴公诗(并序)》P.229(注:吴公即原绍兴通判吴成器。“而今年台温之捷,公之伐又最高,公既让美不言,而世之公道将遂因以澌没,乃用鸣之以诗。”)

《代胡通政送优人》P.873 以“李广归自南山坞”系此。胡自闽归。另有《送林某二首》、《设代林某答胡通政》P.375(注:优人姓林。)

作《白母传》P.626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谨,成化十四年进士,“为分宜知县”。次年,白母“着公之服,升堂俟贼。”嘉靖十五年至十九年,汤绍恩任绍兴知府,“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汤公,公令榜其门”,“榜声绝而母逝矣”。白母系白受采祖母,参见万历九年。(注:“假令母”,“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故暂系于此。)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

四十岁,聘张。《畸谱》

正月,《代贺严阁老生日启》P.883 代胡宗宪作,时“既跻八秩之遐龄,新添一岁”,即八十一岁生日。

二月初八,“论禽海贼汪直功”,从廷议,“诏加(胡)宗宪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明通鉴》作《督府胡公新膺加荫(加太子太保,左都御史,一子荫锦衣千户,[梅林])》P.321 并代胡作《封先谢表》、《荫子谢表》P.436、《辞免加荫表》。P.1284

三月,徐阶入阁九年,三考后,渭作《代贺徐阁老考满启》P.884 中有“某身拘职守,心切抠趋,遥望台看,遄兴斗仰。”句,为代胡宗宪作。徐阶,是岁八月晋太子太师。

五月“乙亥(初十),总督浙直胡宗宪上疏,‘请得节制三省巡抚及操江都御史,如三边故事’,从之。寻晋宗宪兵部尚书。”《明通鉴》代《作改兵部尚书谢表》P.437

“八月,戊戌(初五),胡宗宪复献灵草五,白龟二,上悦,名曰‘玉龟仙芝’。”《明通鉴》代胡作《进白龟灵芝表》:“乃有浙民邵祥入山,觅得灵芝凡一十本,高大殊常,方掘地起芝,见一白龟蹲蛰根下。”又代作《谢钦赏表》均见P.881

九月廿六日,作《寿胡令公(时督抚浙、直、江、福)》P.816 贺胡宗宪生辰。

约是年,重修昭庆寺。代胡宗宪作《昭庆寺碑》P.613 嘉靖三十六年六月,“倭夷寇杭入湖墅,当事者恐其区广为贼薮,命火之。”碑中言:“始宪皇帝(成化)竟营此,命下之日,乃有淑女产于杭(即孝惠邵太后),实生睿皇帝(兴献王),传今上圣明(嘉靖),入嗣大统。”(注:邵太后,成化十二年封宸妃,而宪皇帝重建此寺,约在此前后,与邵太后之生,相去甚远。渭之记有误。)

是岁,友陈海樵卒于南京,作《哀四子诗》:《陈征君(海樵)》、《两萧太学(柱山、盘峰)》、《沈参军(青霞)》。P.66~67(注:陈海樵系朱赓岳父。萧柱山及萧盘峰,为萧鸣凤之子,渭之外甥,字女行、女思,均为太学生。沈青霞被杀于嘉靖三十六年。)后,有《书陈山人九皋氏三卉后》P.573 以“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暂系此。

冬,《送诸公子北试(父殿元,官侍郎)》P.711 送诸大绶之子赴明年顺天乡试。



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

四十一岁。取张。应辛酉科,复北。自北崇渐赫赫,予奔应不暇,与科长别矣。《畸谱》

春日,作《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P.717 沈襄出塞寻父炼遗骨,“当时洒血向何地,岁月今已三年多。万帐丛中拾骨骼”,“子出北塞予南征,为倾斗酒都门外。”

“渭失欢帏幕,动逾十年,俯托丝萝,历辞三姓。过持已见,遂骇众闻,诋之者谓矫激而近名,高之者疑阴忍以有待。明公宠以书记,念及室家,为之遣币而通媒,遂使得妇而养母。然渭于始议之日,曾陈再让之辞,蒙召中军,托以斯事,久而不报,付之无缘。畴知白璧之双遗,竟践黄金之一诺,传闻始觉,坐享其成。”《谢督府胡公启》P.449 娶张氏,作《月下梨花四首》P.226 时约在春二月,颇为中意。

“五月,乙亥(十六日)大学士李本以母丧去。”《明通鉴》李扶柩返余姚,过杭州,渭代胡宗宪作《祭太夫人(四首俱幕草)》P.657、P.1048 “令子明公,不我遐弃,庇福提携,于兹两纪。”“闻母之讣,宁不悲楚,灵旐南旋,路出武林,哭母于旅,敢布下忱。”李遂不复出。服阙后吕本建吕氏始祖祠于余姚,渭作《记》。P.607(注:李本,原姓吕,因户籍误记而为李,后复之。)

《祷雨诗,友人索颂邵府公》P.782 “总谓承膏无寸土,分凉犹到读书斋。”(注:邵龄,直隶休宁人,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任绍兴知府,但其间未见有旱灾记载,以诗中句,系于是岁)

炎暑,代胡宗宪撰《镇海楼记》完成,推荐“友人府学生张道”书碑。《奉答少保公书三》P.459 镇海楼“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至于今五年,”“而楼适成,故从其旧名曰镇海。”《镇海楼记(代)》P.611

八月,第八次乡试不中。这是渭参加最后一次乡试,正如《自为墓志铭》所言:“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P.639 返绍,作《省试周大夫赠篇罢归赋此(赠篇有“天池欲化龙”句,莓崖)》P.178 遂病。

徐族西河二兄七十寿,作《赠族兄序》P.951 “二十年中,诸君子之迹熄而微泽,抱经者或不得仕”,徐纲为嘉靖二十年进士,故系此。

九月,胡宗宪“奏言:‘贼屡犯宁、台、温,我师前后俘斩一千四百有奇,贼悉荡平。’帝悦,加少保。”《明史•胡宗宪传》当时“君(指胡宗宪)从闽海下南昌,正值中官降玉皇。”《君从》P.216

作《贺徐公生日启》P.448 有“十年相业之俊伟”句,徐公即徐阶,代胡宗宪之作。以“适应清秋”,“庭垂萸菊”系此。

《奉答少保公书》P.458 言及病状:“渭犬马贱生,夙有心疾,近者内外交攻,势益转剧”,“前日禀辞明公,疾已发作,道远天暑,抵家益增。”“缘渭前疾稍增,夜中惊悸自语,心系隐痛之外,加以四肢掌热,气常太息。每因解闷,少少饮酒,即口吻发渴,一饮汤水,辄五六碗吐痰,头作疼,尽一两日乃已。志虑荒塞,兼以健忘,至于发毛,日益凋瘁,形壳如故,精神日离”,并称,“天气入凉,渭即驰诣门下。”

渭在绍休养。是岁为萧鸣凤从王阳明游(弘治十五年,1502)60年,亦为构思《金瓶梅》(嘉靖元年,1522)40年。深秋,作《王山人道中六十》P.302 “梅花梅蕊记生辰,东郭东门隐者身,生计养鱼仍捕獭,深秋熟果半分邻。悔将兵略再三谒,更作诗人(注:第一回中作者自称)四十春,莫道尊前无采袖,伏生一女老传经。”以“东郭东门隐者身”与西门庆相对,喻作者,为《金瓶梅》构思于嘉靖元年的唯一史料,亦可证明萧鸣凤生于戊申(弘治元年);也是该书早期流传的记载,至少说明其已读完及修改完《金瓶梅》上半部,对官哥生日不同说法作了考证,其隐有萧的生日。末两句说明女行女思已亡,借用伏生女传《尚书》的典故,说传《金瓶梅》也唯靠其女(或婿)。详见《萧鸣凤与〈金瓶梅〉》。P.237

约与上同时,作《王子小像》P.588 “相君之肥,饱德于中,所以不愿人之膏梁。古人有言,有后于鲁,不果征乎?穀也丰下。”引用《左传•文公元年》中,叔服相公孙敖二子的话,以《金瓶梅》表面记述山东故事,故有“有后于鲁”之说。《萧鸣凤与〈金瓶梅〉》P.250

九月廿六日,胡宗宪五十大寿,前往祝寿,作《少保公五十寿篇》P.954 《赋得战袍红(时少保公得琐瞎刺,制袍命赋)》P.178 《君从》P.216 “坛中祝寿千官满”。由此可推定胡宗宪生于正德十年(壬申,1512)九月廿六日(注:嘉靖二十九年[1550],罗洪先序本《紫微斗数全书》亦记为此生辰,并言时为寅时。)仍返绍养病。行前有《送绩溪胡氏两公子》之作,P.803(注“那堪分手在河梁”句,系寿后,同时离去。宗宪两公子至淳安,为知县海瑞所拘。)

隆冬,“某初闻玉体违和,即买舟渡江,连日诣幕下”,“又闻旌节日下便还”,“遂投寓省城”。《奉答少保公四》P.460

“十二月廿二日伏奉使命,即于廿五日动身。”《奉答少保公五》P.460

过富春江,拜《严先生祠》P.179 诗中有“山霭销春雪,江风洒暮林”句,可知时在春日的傍晚。(注:明年正月初一为1562年2月4日,在1582年改历前,立春应在1月25日或26日即此年为农历十二月廿日或廿一日,属“年里春”,故有春雪之说。)《严滩懊(并序)》P.786“幕至严滩,客有及子陵先生者,辄嘲之曰:‘老汉捏怪,终年著羊裘,老脾寒病耶?’呼笔札来,番旧案。不两句而石尤起,舟几碎。拟牲往祷,恐遣群吏笑。偷取两句灰之,誓于江曰:‘亟归当望祷’。”又作《七里滩二首》P.345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

四十二岁。随幕至崇安,再入武夷,至衢,入烂柯山。冬,枳生,为壬戌十一月四日酉。未几,幕被逮。《畸谱》

“至今年正月初二日到兰溪,偶遇差船,隔岸叫问,知明公的是初三日自广信取道徽郡。某即从兰溪起陆走徽,凡八日,欹兜疲马,兼以步陡峻岭,毳衣厌雨,鸟道入云,遂用颠顿。更拟向前迎候,才出休(宁)邑数里,身热骨痛,重以旧患脑风,不可复支,遂投止齐云逆旅,少用调息,伏候经临。”《奉答少保公书五》P.460 渭首次记述其“旧患脑风”。

此段历程另有:《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眺北高峰,同茅大夫、沈嘉则》P.225、《元夕休宁道中遥忆乡里》P.235 《两宿齐云下,憩逆旅,夜大雪,因复登眺》、《游齐云岩(时有所感)》P.232 《齐云岩(嘉靖间敕新之)》P.817 《雪中登齐云岩遥忆王仲房》P.861等诗作。

作《西江篇(少保公视师广信,遂入龙虎山祝圣寿,予方候于齐云,不至,是日冲雪还歙,寒甚,僵于驴背)》P.225 《次韵仲房瑞雪之什,与方衡州大夫并呈幕府》P.782 《至歙寄方阜民公子》P.344(注:方阜民系方延玺之子。延玺,嘉靖十四年至十七年为山阴令,歙人。)

《予自浙抵新安,登齐云,还浙,道中旅馆颇多奇景,而不成一字,至衢自嘲一绝》。P.351

在龙游,有《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命与沈嘉则同赋,时方有闽之役)》P.322 《予过龙游,拜贞女徐莲姑祠墓,因感湖严氏女迹久湮,次壁韵》P.236 徐莲姑见《浙江通志》卷二一三及卷二二四。(注:时“莲姑祠下草初青”。)

《琉球刀二首(时客常山)》P.167

《行经玉山吊孙烈妇(孙,士人家也。无子,蓄一妾,身。遇贼袁三,妇欲全妾身,佯代之随贼。度妾去已远,始骂贼,贼刳其五内死。钱绪山公命作。)》P.816

《行经铅山游观音岩(云此地旧产七宝)》P.219 《将入闽,方许两君饯别分韵》P.342《将与嘉则入闽,方许二君饯别,分以五韵》P.205《武夷道中嘲嘉则堕马》P.351 《泛舟九曲,怀王君仲房(时余方入武夷,仲房别余濲水,赠以篇。)》P.67 《重游武夷》P.219 《幕府游武夷九曲,令拟诗(时两道者县居削壁下迎幕府)》P.802 《南浦桥》P.345(注:桥在今福建浦城县南门外)

三月,徐阶晋少师。《明史•宰辅年表》。

在闽,作《白鹇(少保公所遗)》P.179 据作于嘉靖四十四年的《白鹇殇(少保公至闽,提供馈之鹇一,兼丹笼以付我,我尚作五言律以谢之,后死于虱。)》P.88 另有《白鹇诗》P.137 《画鹰》P.125

自闽归,作《望夫石》P.343 《宴游烂柯山》P.343 “高山松柏绕旌旗,少保南征暂驻师。”“江南只数义乌兵。”时又作《凯歌二首赠参将戚公(南塘)》P.342(注:南塘,戚继光号也。戚,《明史》卷二一二有传。)《凯歌四首赠曹君》P.344 《天池号篇为赵君赋(江郎石上天池,有莲花,有鲤。)》P.299 此赵君“谍意取为双别号遂令人唤双天池。”

《自闽归,夜发桐庐,直溯大江,遥望海门,乍偃新月,水天一色,兴致旷然》P.173

《节慈篇为吴通府公祖母夫人赋(夫人新寡时,通府之父方提抱,后亦为州判官。叶子肃至自休宁,为索之,而作。)》P.821(注:为吴成器祖母作。)

《送子肃再赴闽幕》P.819 时叶子肃在闽为戚继光幕僚。

张天复“以考左调云南副使”,作《送张大夫之滇(昔提学湖广。内山)》P.181 《拟送巡滇者两首(先君后先两抚贼,叙劳仅得夔州府同知,不有名宦可祠耶?志可收耶?)》P.290

“五月,壬寅(十九日),严嵩罢,下嵩子世蕃于狱。”《明通鉴》内阁遂由少师徐阶主政。

五月廿五日,胡宗宪继母七十寿,未大庆,作《奉寿少保公母夫人序(继母)》P.942

六月十八日,“两广平巨盗张琏,亦论(胡)宗宪功,时嵩已败,大学士徐阶曰:‘两广平贼,浙何与焉。’仅赐银币。”七月十一日“上以近年边饷侵冒多端,特敕‘各抚、按官正已率属,严革积弊。’违者听部臣及该科参治。”一系列迹象表明对胡宗宪十分不利。《明史•胡宗宪传》、《明通鉴》。

渭拟请萧鸣凤向徐阶说项,萧似有意回避。徐作《寻王子三首(竹枝词)》P.847 “秋风吹叶下纷纷,几度寻君不见君。云里愁看雁行去,天边恼杀凤笙鸣。”“正是溪分两行水,又如天断一层云。”

深秋,胡宗宪幕散,沈嘉则、茅坤纷纷离去。

作《严江茅大夫见赠,赋答为别(鹿门)》P.817(注:茅坤[1512-1601],字顺甫,别号鹿门。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知县、礼部主事、移吏部稽勋司、谪广平通判、迁广西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落职归。入胡宗宪幕。《明史》卷二八七有传)“惟应落帽当筵醉,那取从军载笔行。”作《答嘉则》P.817 “才子能文幕府收,将携箧剑副行舟。”

十一月四日,枳儿生。(注:渭为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动身,至此日,有304日。枳儿妊娠期[正常为280日]存疑。或此与杀妻有关。)枳,始称杜,改枳在万历年间。

十一月丁亥(初七),“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总督胡宗宪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疏下吏部,请下巡按、御史勘报,上命锦衣卫械系至京师。”《明通鉴》

“宗宪被逮,(其部将朱)先解官护行。宗宪释,还。”《明史•戚继光传》

“十二月,胡宗宪至京师。上曰:‘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汪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明通鉴》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

四十三岁。移居酬字堂。冬,赴李氏招入京。《畸谱》

正月十五日,张元忭赴云南迎父,作《灯夕送张君之滇,迓其尊人》P.797

以《镇海楼记》,得胡宗宪酬银220两,“持归,尽橐中卖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始屋陈而无次,稍序新之,遂额其堂曰酬字。”《酬字堂记》P.612

迁酬字堂。《告先主》P.662 “自观巷之宅失,而我考妣若兄嫂之主,至于今凡八迁,中间以讼寄主于人家者凡二。”“今复新居,自寄所迎,妥我考妣若诸兄嫂归于侨寓。某渐次图构,冀自今已后尚以永宁也。”

《初春未雷,而笋有穿篱者,醉中狂扫大幅》P.393 “腊尾春头试爆余,竹根惊笋两三株。却冯一匕硫黄末,竟夺雷州稳卧猪。”“雷州”即朱赓次子敬衡,曾任雷州知府,此诗可考酬字堂与曲池(今市第六医院)相邻。

作《寿徐安宁公序》P.956 以其八十寿。(注:徐曾知安宁,故尊称之。其为学诗之父。学诗,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任刑部主事、历郎中,二十九年以弹劾严嵩而闻名,有“上虞四谏”之一美誉,《明史》卷二一O有传。据文中"予自帷下士耳"及"又远在百里外,徒闭户伏处",系于此。)

作《龙溪赋》P.878 按文末“兹托号者之真,而庶几于赋号者之亦非无所因也”,此赋非为王畿(号龙溪)所作。以“乃有圣作物睹,云龙相从,君喜臣起,鱼水相得,虽在中而常侍,实处淄而不黑。栖志诗书,研精典籍,知乐水之称智,乃临流而托迹,悟江海之处下,合弥谦而受益。斯则琳铛不足以易其守,而恬澹乃足以适其情,故为士林之所贵,而君子之所称”来看,应为胡宗宪所作;且胡时闭居在家,其地安徽绩溪瀛洲大坑口村,村中有溪名“龙川”;胡氏宗谱以龙川冠之,故有“亦非无所因也”之说。

三月,李春芳出任礼部尚书。《明通鉴》

闽倭患告急,上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副之。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将浙兵至。《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沈明臣应邀赴戚继光幕。过绍,《风雨同沈嘉则辈集金氏牡丹园》P.728 为沈送行。时“海棠零落尽”(注:海棠二月开花。)又作《万里比邻篇赠嘉则》P.118 以“何地却少春申君(指胡宗宪),人生远游须及春”句系此。

四月二十九日,季本(1485-1563)亡故。有《季长沙公哀词二首(彭山)》P.180 “兹将于十二月二十囗日葬于会稽之横山里。而先生于渭,悯其志,启其蒙,而悲其直道而不遇,若有取其人者。而诸子又谓渭之为人,颇亦为先生所知也,于先生殁且葬,令渭为之状。渭不敢辞,谨以所得于见闻者,拭泪而为之状云。”撰《师长沙公行状》P.643

《送季子微北上(乃翁彭山老师服方阕,求志阁臣)》P.819

张元忭迎父归自云南。渭有《酌张氏山亭,时病疟,归后复自酌至醉,柬此》P.810 《予奇梅岭之松,客有夸予以滇者》P.810

中秋夜,《与杨子完步浣纱溪梁,有怀西施之乡》P.58 《赋得浣纱石上窥明月》P.196 为子完父作《宣府万全卫经历杨公墓志铭》P.630 约在此前后。

因甥之请,为其岳父平水陈翁八十寿作《赠陈翁序》P.952(注:以“常两走武夷千里道”,“而不能一见翁于会稽诸山近在眉睫间者以自附于贤士大夫,予过矣”,系此。)《赠陈翁授官序》P.926

冬,应礼部尚书李春芳(石麓)之召,赴京。李春芳与张天复同科。详见《奉尚书李公书(石麓)》P.1020(注:此书作于明年春。)

《别罗仲文》P.739 “北去无人伴,难为孤旅情。赠我一童子,遂成千里行。”为首次北上进京,故系此。

《北上别丁肖甫于虎丘》P.818 “树连古道冬催雪,水泛寒灯夜泊船。”

《将游金山寺,立马江浒,奉酬宗师薛公(方山)》P.67 “当年国士知,昨夕鸡黍会。十载并一朝,倏已成梦寐。”(注:薛方山即薛应旂。)嘉靖壬子(三十一年),薛应旂以提学副使来浙校士,在绍兴山阴渭第一,祝继志在三四名,祝三十四年举人,三十五年进士(渭记有误),自刑部出佥江西按察使,领道曰南昌,后病亡,传其为南昌城隍。“其后,予北上过薛公,以告。”故系此,作《祝佥事为神于南昌》P.681 《金山寺》P.757 《焦山》P.242

途经淮阴侯祠,作《淮阴侯祠》P.133 以“荒祠几树垂枯枣”句,系于此。“丈夫勋业何足有?为虏为王如反手,提取山河与别人,到头一镬悲烹狗。”借为胡宗宪事叫冤。《漂母非能知人,特一时能施于人耳,观其对信数语可见,而古今论者胥失之。予过其祠,感而赋此》P.136 《崇崖》P.818 按“半留行灶减炊烟”句,应指孙膑事(见《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越列传》)崇崖疑在马陵道(在宿迁北)。《亚夫墓(墓在巢县,此亦虚传也。)》P.257(注:范增有“亚父”之称,其墓在今徐州市区。)P.484 《与梅君》中称为“泊淮时吊古者三首”,抄以赠梅国桢。见万历十五年。

《淮河成长吏索赠两台二首(果有龙蜕而徒之事,时潘工部役此)》P.288

作于嘉靖四十五年的“遥忆游燕日,逢渠始沛濆,沿堤倾大斛,摊瓦遍钭曛,物价离乡换,人情贵耳闻。”《元夕先一日,诸君俯屐小饮……》P.829(注:此诸君疑为诸大绶之子,始逢于沛,北上京城。)

至京,《初入京瞻宫阙》P.179 《明日至昭化寺玻璃泉流觞》P.179 《来青亭》P.180(注:来青亭在香山。)

李春芳生辰,作《尚书李公生日赋呈(时方雪)》P.227 “自喜远人能献颂,偶因食客得通名。”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

四十四岁。仲春,辞李氏归。秋,李声怖我复入。尽归其聘,不内以苦之。盖聘之银为两,满六十,出李氏之门人杭查氏。予始闻怖,持以内查,查不内,故持以此归李,李复不内,故曰苦之。是岁甲子,当科,而以是故夺。后竟废考,上文曰长别者是也。《畸谱》

春,正月,作《入燕三首》P.70 “春冬递迁谢,倏忽两月中”,“短褐入沽肆,酒至思若抽。”

《赋得暗尘随马去》P.183 以“春夕丽春灯”,“一夜遍都城”系此。

《夏相国白鸥园二首》P.350 以“试问歌台生草处,当时曾许外人行?”系此。(注:夏言,贵溪人,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入阁,廿一年七月革职闲住;廿四年九月复召,十二月复入阁,廿七年正月削夺保傅,以尚书致仕,十月弃市。在阁八年余。《明史》卷一九六有传。)

玉芝大师去岁五月十九日,“忽示微疾。”圆寂于某日。拟于是年“闰二月十六日藏骨于某所”,其徒湛、祖玉来京,“请铭于兵部侍郎蔡公”,作《聚禅师传》P.622 《都门送湛、玉两上人南还》P.72

《南明篇(为翰撰诸君)》:“贱子游燕何草草,相逢下马长安道,未出家园二字书,却问山灵比前好。我欲归,君尚寓,君如有字寄山灵,为君寄向山灵去。”P.119(注:诸大绶(?-1572),字南明。山阴人,嘉靖三十五年状元,时任翰林院编修,此诗应作于首次离京前。“山灵”之说见《对明篇》P.129)

是岁为乡试之年,《送诸公子归应试》P.250

代工部员外郎陶幼学(1521-1611)作《送张南阳序》P.911

《明史•世宗纪》载,是岁,土鲁番贡狮。见之,有《土鲁番贡狮》诗一首。P.54

南返。《徐州道中寄诸、陶两翰君(南明、念斋)》P.818 “敝裘短策去翩翩,昨奉离觞似隔年。目送浮云悲远道,心随飞鸟向遥天。”“客里自甘如此景,不堪持赠玉堂仙。”(注:陶念斋,即陶大临(1527-1574),会稽人。嘉靖三十五年诸大绶榜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明史》卷二O三附《陶谐传》。)

作《歌风台(时汉高将夷英彭诸猛,又知猛者守必背,故曰安得。和葛鄂州作)》P.50 以“谓河高,水流拍天,渭两过之河未然”,系于此。(注:葛鄂州,葛焜(韬仲),据清沈霞西《诗巢香火证因录》载:“云岳葛子,讳晓,字公旦,上虞人,浩之孙,恩荫让其叔,晓以布衣终”。晓,景文;其叔焜也,曾任鄂州府判。父葛木,正德十二年进士,与季本同科,终官山西参政。见《葛安人墓志铭》P.1029、《浙江通志》卷一六九)

《春日,同马策之、王道坚[送]玉芝禅师至寒泉庵偶得偈一首(时嘉靖甲子岁)P.1057(注:“玉芝禅师”前,漏一“送”字,按上述,时在闰二月十六日,应是送玉芝遗骨至寒泉庵。)

秋,登秦望山,有诗作:《与林、玉两上人登会稽最高山,山出秦望上,率可五六里,玉公早有来归之意,因赋以止之》、《来晨憩广孝寺》、《登秦望山》、《沿秦望溪水》、《秦望山东南下折,有峰紫铁色,错竖似花蕊,土人呼雄鹅突,余赠名花蕊峰》。P55~56

《白鹇(钱子易书,故曰王孙,盖鏐之后也。)》P.89 以“日夕湖水波,秋树叶微紫”系此。

《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P.242 据诗意暂系此。

《予被风,半面骨痛,鼻黄涕注七日,举岩傅君为行炙,艾方灰而痛已,明日涕寻塞。往闻举岩说经络穿贯甚理,又自述奇活者多,而无师授,曰吾明阴阳之理也。以厌学校,将之京,故诗引黄轩岐伯》P.234(诗言:“并道之京在九秋”,则渭与傅举岩两人相伴赴京。)

秋,九月,再赴京。途经高邮仙女庙,宿,作《萧荷花祠(俗传露筋娘娘者即此)》P.68 《露筋祠》P.247 诗中言“荷花一夕凋,万里秋无色”,“凋怅至明发”。

是岁秋,在逆旅遇方阜民,其系嘉靖十四年至十七年山阴知县方廷玺(字信之,号南岑)之子。方在任时,参与三江闸建设,对渭亦颇器重,今知其已亡故。应阜民之请,作《方山阴公墓表》P.1027 临别,有《送方阜民》P.162 (注:按“荷花已老梅尚迟,君今欲别临路岐,惟应作伴东林菊,满城秋色黄鹅儿。”句,疑在北上之时。)《送方阜民公子还歙(方阜民尊公知山阴,渭始籍诸生,提调师也。)》P.220(注:以“江关杨柳弄新晴,游子思家数去程”句,则方离家在春日,今始返。)及《寄王仲房》P.92 诗中言:“偶逢方公子,还寄尺书去。”

《再至燕,诸陶两翰君索草书述怀卷端(诸南明、陶念斋)》P.226

《寄彬仲(时客燕)》P.232 以“三秋一日见心情”系此。

十一月初二,“南京御史林润劾严世蕃及其党罗龙文诸不轨状,” “上得疏大怒,即诏润逮捕至京,下法司治罪。”《明通鉴》

十一月初八日,“冬至,祀天于圜丘,朱希忠摄行。”《明通鉴》

作《九重》P.216 “九重忧隐德如汤,祷祀坛傍夜有光,旱魃正逢周甲子,神君俱集汉明堂。”《天坛(高皇乘此马夕月,今误用之为郊。白雀事见〈酉阳杂俎〉)》P.132(注:祀天诸事由礼部筹办,时尚书李春芳,渭可能参与其事,故有此作。冬至日,尚在京师。)

是岁,郁言“五年官不调,一黜道初存”,自颍上县归故里,作《郁颍上》P.754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

四十五岁。病易。丁刺其耳,冬稍瘳。《畸谱》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至醉,遂呼王山人过尚志家痛饮。夜归,复浮白于园中》P.236 王山人为萧鸣凤,疑在渭之酬字堂过年。

《乙丑看迎春(时病初起)》。P.819

“乙丑春正月廿有四日,与某等携觞俎,探禹穴,就十峰山人马丈饮于小园。”《索马乡丈紫竹罗汉,即席书扇遗之(有序)》P.863、P352

二月十日,陈海樵葬,作《陈山人墓表》P.640

是岁初,柳彬仲(文)入为贡生,徐渭有《病起,过访柳君彬仲,因玉公先在座,因招丁君肖甫共斋饭,分韵得行字》、《玉公分得黄字,时已先去,代作一首》P.74 以及《送彬仲应贡北上》P.820(注:按“万里桃花添马色”句,应在二、三月间)、《送柳彬仲序》P.920 等诗文之作。《病起过仲虚山人迁宅》P.820 亦应作于此时。

“嘉靖乙丑夏四月廿有四日,为吾师白峰先生六十之生辰。……至是先生自以候接生辰,……遂借生辰以乐诸君,乃于季春望前二日(注:三月十三日),觞诸君于宅之宁寿堂中。”《奉寿马先生六十序》P.953

三月十七日,绍兴火神庙(佑圣观)毁于火,知府杨兆、通判葛维熊重建之,作《火神庙碑》。P.1104 另有《火神庙》、《火神庙关帝祠》榜联各一P.1150

三月,“辛酉(二十四日),严世蕃、罗龙文逮至京师,伏诛”,“及罗龙文诛,御史汪汝正籍其家,得(胡)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明通鉴》

因商维濬之请,作《西施山书舍记》P.596 以“余虽以病阻其觞”系此。(注:西施山即土城山,越时,句践作宫,以教西施。在绍兴东。原绍兴钢铁厂内。)时商买以为书舍。又作《商大公子像赞》P.586 “筑室土城,授鄙以记,刻之贞珉。”“当始弱冠,面白发青,久矣未面,瞻图之形,颊须竹朗,颊姿玉晶,睹其所养,占其所成。”

作乐府《氛何来》P.879 “氛何来?蔽日明(月也),尧舜禹汤周二王(古也,两句合为胡),我高皇得知不,列圣最英者世宗(世宗,宪宗孙也,喻宗宪)。氛何来?由水木,连公工(合为松江,暗喻华亭徐阶)。”“闵予不幸,宾于幕幢,谁其翼者?放勋所居,金之方(绩溪在绍兴西方)。律兮索兮,谁不知名?又谁翼之?”(注:氛:凶气。以此为胡宗宪叫屈,矛头直指除阶。)《句践胆》P.879 亦作于此时。

五月,上虞葛韬仲母潘氏八十寿,作《寿葛贞母》P.195

“仲夏天气热,戎装远行游,访我来及门,遇子桥头东。时我病始作,狂走无时休。”《喜马君世培至》P.73(注:诗作于次年)

“狂中画雪压梅竹,而题云:‘云间老桧与天齐,腾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其感慨激烈之意,悲于击筑,痛于吞炭,而人徒云虑祸故狂,知之政未尽也。”张汝霖《刻徐文长佚书序》P.1348 《题雪压梅竹图》P.856(注:据笔者考证,此诗应作于柳溪,见嘉靖四十四年。)

“予有激于时事,病瘈甚,苦有鬼神凭之者,走拔壁柱钉可三寸许,贯左耳窍中,颠于地,撞钉没耳窍,而不知痛,逾数旬,疮血迸射,日数合,无三日不至者,越再月以斗计,人作虮虱形,气断不属,遍国中医不效。”后幸得华氏用海上方圣母散,血止而起,作《海上生华氏序》P.555

《六月九日作》P.98 “王乔在东海,丸药不可致。”

约在六月间,作《自为墓志铭》P.638

“昨一病几死,病中复多异境,不食者五旬,而不饥不渴,又值三伏(注:是岁三伏分别始于六月五日、六月十五日、七月六日)酷炎中也。”《与季子微》P.481(注:文作于次年。“不见者忽以三岁”,季子微北上在四十二年。)

七月上旬,萧鸣凤拟从瓜渚湖庄西迁柳溪,徐渭有《与萧先生》书P.1128 “自前月(注:应指五月)二十七日以至今,四旬中间,症候不可言说,绝不饮食者十九日。顷方粥食,强起移步,扶杖可至中堂,欲过门而门限也”,“因命人代书,其后草者则渭强笔,殊不似往日甚。”“旧于郎君处假小说九本(疑为《金瓶梅》之后半部十本,遗失一本。)兼奉归之。”

七月底,萧鸣凤自柳溪来绍城探望徐渭。渭作《谢某》及《答某》P.453 以下涉及《金瓶梅》书稿首次转移的史料,详见《萧鸣凤与〈金瓶梅〉》

秋日,作《无题》P.206  送朱以亮(山阴白洋人)赴陕西,署乾州永寿县。乾州因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所在而得名,因有“陵气松鳞紫”句。

八月下旬,萧鸣凤生日,渭作《某君生朝,抹牡丹为寿》P.286 以“牡丹”暗喻《金瓶梅》“抹牡丹”则经其修改后的稿本。首次涉及徐阶赠砚及书稿转移事。萧以《牡丹鞠》作答:“本是独醒人,误比倾城色。牛马从君呼,真意转默默。”可说是他作《金瓶梅》的自白,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故称“鞠”。渭以《渔画五首》P.383 作为回答,亦将上诗比为屈原之《渔父》。

十月廿二日,萧鸣凤再次自柳溪至绍城来访徐渭,渭有《十月廿二日,园西樱桃数花,便有蝶至两首》P.287 《孟冬下旬,樱桃作花,折寄某君,并小作二首希和。而海棠一枝,白醑一壶,及妙绝一咏,已先在门矣。予既和其绝,复拟此律,方入哦,见窗梅复花,某山人至,问其园,云无不花也,果尔,岂能逐品为赋?因统以一律。而昨夕风恶甚,邻竹断折,划如岁爆,庾江潭云:“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噫,伤哉》P.286 此诗用如此长的标题,详细记述了面对当时形势两人虽出发点不一,但均有求于徐阶的愿望。自此始,引发其后的一系列变化。又有《咏樱桃花》P.772 “满城花发不知冬,闭户经年笔眊聋,剪送海棠劳及我,折寄樱桃笑杀侬。雪打霜披应不免,粉腮胭颊为谁浓。昨霄况复狂风雨,枕畔惊闻折箨笼。”《磁盂浸樱桃花不五日落尽,吊之》P.726

十月“丙戌(二十三日),逮闲住都御史胡宗宪至京师。”“宗宪至,自陈平倭功,徒以献瑞为言官所嫉,且讦(汪)汝正受赃事。上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狱中,汝正得释,而宗宪通书事亦罢勿勘。”《明通鉴》

作《白鹇殇(少保公至闽,提供馈之鹇一,兼一丹笼以付我,我尝作五言律以谢之,后死于虱)》P.88 “生平好此鸟,驯养已三度,始来过广州,失去蚬江渡。再受令公宠,死于虮虱蠹,兹者以书得,有似鹅易素。”“乃予忽剧疴,不食但坚仆,四大且告捐,一鸟安得顾?俄闻东邻子,就观启其笯,盻睐未及施,一角死阶树。”

为落实赴京商谈《金瓶梅》书稿转移具体事宜的人选,渭推荐张鸣教,有《读易园诗,应一仕人之索》P.252 后经萧首肯。时张在甬东(今舟山)为幕,渭作《雪候,代王子与海上一才生张书,并诗一首》P.746 时巧逢张五十大寿,又作《鸣教五十》P.821 “海东幕客总翩翩,旦日筵开海峤连。”“更欲与君论个事,不应身世老虫笺。”此为实施《金瓶梅》书稿转移的第一步。

张鸣教如约来绍,渭作《何处》P.385 “何处仙人海上来?将携玉女出天台。”鸣教,湖北罗田人,罗田邻麻城,时同属黄州府管辖。“玉女”指《金瓶梅》,“天台”暗隐萧鸣凤,其字子雝,名字均出自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这与《金瓶梅》三改《全唐诗》崔郊《赠去婢诗》,三称"萧郎是路人",二提“天台访玉真”相合。“何处”明为张藉贯,暗示《金瓶梅》转移“去处。”作《张鸣教小像赞》P.985

渭陪同鸣教赴柳溪。为其病后首次远行,也是第一次到萧之新居,作有:《芷斋》P.784 《芷斋号篇》P.828 《赋得竹深留客处》P.760 萧为取信于张,取出名卷,据渭《题某名卷后》P.784 “高贤名笔几传留,偶向君家匣里收。此日人犹甘北面,当时地亦重南州。”此名卷应为徐阶嘉靖元年(1522)卷。由于赴京除书稿转移事外,是否涉及胡宗宪案,萧鸣凤与渭有不同想法,渭又有《竹月篇为易道士赋》P.171 其中“裁箫度羽衣”句,可能涉及书稿署名问题,还有《鸡声》、《蛙声》、《蝇声》、《蚊声》P.806 以谐语解疑。以及《雪竹(竹枝词)》P.844 《题雪压梅竹图》P.856时正“玩雪东门(注:与西门庆之西门相对)家,天寒雪正下。”相讨定当后,再作《送鸣教往上海两首》P.68 以“语密不可罢”,“余为重解疏,敛襟向前谢,”看,既有《金瓶梅》书稿转移事,又有胡宗宪再次被逮可能涉及徐渭事,命鸣教先往上海华亭徐家,与京城联系好,再赴京商谈具体事宜,故约定“驾言阳春初,那得便徂夏。”

与鸣教临别,又赠《双鱼》P.1310 告诫鸣教,在官场要学会屈曲,不要附群,不能与鳜、鲋一样。

十二月(注:是岁十二月初一,为公历12月23日)十日后,作《感九诗》P.74 忆及病情:“负疴知几时,朔雪接炎伏,亲交悲诀词,匠氏已斤木(时已成棺)。九死辄九生(注:据《读余生子传》P.576 “前年逆有阴变起而九自裁,死与葛子同。幸而九不死,生与葛子同也。”而葛子之死为“其后绝而复苏也”。故“九自裁”并非九次自杀,而是病中九次死过去又复苏也。),丝断复丝续。”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

四十六岁。易复,杀张下狱。隆庆元年丁卯(注:此段皆明年事)。《畸谱》

“病后欲绝笔于举业并诸散文,而不能也。”《丙寅元旦》P.236 (注:“凤鸣梧引真平世”句,自注:“有海主事公之疏”。据《明通鉴》,海瑞上疏在二月初一,疑注为后来加入;此句原意可能与张鸣教去上海有关,凤鸣系指萧鸣凤。)

《元夕先一日,诸君俯屐小饮联句盘中枣,既各散去,余隐括其剩隽,而东阳袖珍,不胜傲悍,此后当咋指》P.829(注:此“诸君”疑为诸大绶之子,见嘉靖四十三年,以“枣白青州至”句看,时自京返家。)

北京传来消息:张鸣教作为萧鸣凤代表难以接受,萧不得不在元宵节后派女婿应可北上。渭二上柳溪。作有《画梅》P.741 以“谁将五尺雪,写入一筒笺”句,萧鸣凤致徐阶书中涉及胡宗宪案。又作《送别》P.760 “抽毫陪妙制”,写应可帮助岳父抄写《金瓶梅》,“梅花辞雪影,竹叶沃春融。”喻《金瓶梅》将脱离困境,则笑笑生像待到春日的竹子重生一样,“延停赤霄际,黄鹄腾长虹”,则指应可(黄鹄)可讨到一个好的前程。《送某君之京》P.811 说明了时间:“春宵灯后雪初晴”;事由:“抱剑封书事远行”;“廿载酒尊皆北海,一朝才子独西京。”北海指瓜渚湖,自嘉靖二十六年以来,一直未曾别离,今日独自一人上京,“有人说我旧游程”,说明徐渭也曾作为上京的候选人之一,可能因病后,或不太方便的理由,选了应可。“棘墙付与啼边泪,柳岸应愁别后莺”,写夫妻分别之情景。在绍城西郊分别时,又作《送别》P.714 叮嘱有关事项。

二月初一,户部主事海瑞见上久不视朝,带棺上疏,下诏狱。

二月中下旬,书稿转移事已谈妥,消息传来,又不得不借重张鸣教。时其滞留上海。渭给张发出邀请信息《寄上海诸友人》P.271 “《双鱼》岁晚渡江津,笋饭肫羹又换春。弃印可望天上客,射书元属海东人。天愁夜幕铃偏急,栅暗缧藤鼠正巡。湖水万重兰芷隔,因君还上佩芳身。”送书稿仍要鸣教出力。时以约好,到湖北,以佩芷(至也)为信物;返绍兴以佩兰(东门草也)为信物。

三月,张鸣教自上海来。徐渭三上柳溪,陪鸣教访问萧鸣凤,为《金瓶梅》书稿转移作最后的准备。渭有《竹泉篇二首为铁笔王子》P.860 按"都猜尔祖仍骑鹤,夜夜来吹月下笙"句,以《列仙传•萧史》来点明铁笔王子系萧鸣凤,也为“兰陵笑笑生”来历作了注解。“尽荡松烟旧死螭”指《金瓶梅》之作为写已死去的皇上正德帝。又有《默泉篇(其人善琴)》P.368 因萧鸣凤《鹿》、《巢父洗耳》,作《兰泉篇》P.143

《柳渚双鱼》P.410 “一行杨柳春将绿,两个鱼儿活欲飞。”

趁萧准备之时,渭与鸣教又游了离柳溪不远的越王峥。渭有《越王峥寺有僧欧兜蜕》P.90 “我来值桃花”“一宿归去来”,又以僧欧兜的故事来比喻萧从此脱去干系。寺之洗马池,有断尾鱼、断尾螺的传说,透出"置死地而后生"的信息,说出书稿的转移的意义所在。又作《越王峥云深庵》榜联二P.1164 《云深庵募》P.889

一切准备停当后,鸣教终于可以出发了,行前,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宴会来饯行。渭作有《送鸣教(总戎、柱史皆其东道主)》P.798 “总戎事业簪貂近,柱下风稜避马多。忆昨为予悲四大,只今谁不让双娥。因君一寄仓庚炙,欲留丁仪奈晚何。”“总戎”指商廷试(1498-1585),嘉靖三十年至三十四年曾任黄州知府,可能与麻城刘家相知;柱下、柱史均指萧鸣凤。未两句系指《金瓶梅》书稿一经转移,再欲与萧鸣凤为难,也无依据了。

为确保转移的安全起见,渭又派会武功的门生梅客生(名国桢,字克生,湖北麻城人,见《明史》卷二四八《梅之焕传》。)护送,作有《一内史邀集王氏园亭,和梅客生席上之作》P.744 “楚曲谁能和,《阳春》本大家。”评论《金瓶梅》为《阳春》之作,要大家爱护。

胡宗宪“瘐死”消息传来,徐渭作《十白赋》P.47 其序言:“公死于华亭氏(注:指徐阶),予寄居马家(注:马策之家)。”将矛头直指首相徐阶。又作《祭少保公文》P.658 “惟感恩于一盼,潜掩滋于蒿蓬。”渭之《四声猿》应始作于此。《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系为胡宗宪鸣冤之作;《雌栏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为其怀才不遇而呐喊。四剧完成于隆庆元年入狱之前。详见《读〈四声猿〉札记》。

夏初,作《闵封君寿诗(及其妻湖人)》P.749 祝应可父母皆八十寿。

盼望送书稿人安全返回,萧鸣凤作有《兰》:“楚江饶风波,轻舟自来去。不见佩兰人,秀色空延伫。”见《山阴萧氏家乘》。此诗更进一步证明“兰”确为书稿送出返绍时的信物。

五月,作《喜马君世培至》P.73 记去载五月相别时,“时我病始作,狂走无时休”,“从此一为别,归来岁将周”。

夏日,萧女婿归自北京,还带回小妾一人。渭有《闻人赏给舍园白牡丹拟作(髽,妇丧髻也,见〈礼〉。张佑奖一妓云:“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P.752 《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三首》P.211 《绿牡丹(白牡丹姓张名珍奴,回道士教之修炼)》P.276 《芍药琼花》P.842 《墨芍药》P.1304 《题画》P.840 从上述诗来看,渭四上柳溪,陪同应可返家,调解纠纷。但《述梦二首》P.120 渭已预感到“两意茫茫坠晓烟”的结局。详见《萧堪坠楼自杀的史料》。《萧鸣凤与〈金瓶梅〉》

梅客生自鄂返绍,渭作《兰谷歌(王)》P.140 这是《金瓶梅》书稿已转移至麻城刘家的最早的记载。

正当此时,萧家终于发生了大事——萧堪坠楼自杀身亡。渭先作有《拟寄白雪楼》P.287 后第五次去柳溪,又作《张氏黄鹦鹉》P.316 “号可金公子,名堪雪女娘”,首次提到萧女婿姓金,号应可(注:详见拙作《萧鸣凤与〈金瓶梅〉》一书中《关于萧鸣凤女婿的探讨》一文。)萧女堪,小名雪姑娘,并说应可“见说黄鹦鹉,西来自氐羌。”而萧堪“梦兆呈妃子,琵琶唤海倡,性情胎戊已(注:生于正德十四年已卯,1519,早春雪时。)音韵合宫商。”再则,诗中言明:当时萧鸣凤“老病浑如昨,新闻(注:指《金瓶梅》书稿已安全转移至湖北麻城刘家。)喜未尝。借看如可许,香稻当菜汤。”渭提出借阅《玉娇丽》书稿的要求,这倒是剥夺其女婿对书稿保管权的最好时机及借口。《后闻鹦鹉眼系真度,两眶人可洞视》P.317 萧堪死得很惨,从楼下坠时,恰遇大风,将其吹向大树,以致树枝穿透双眼,头皮剥落,可参见《香烟七首》P.259 但萧夫人张氏依然十分大度,“并侬三物如堪捉,捉付孙娘刺纟肃床。”此外,尚有《仕女》P.1309 《忠》、《孝》、《廉》、《节》P.842 《愁歌》P.112 《落花》P.222、P.218萧堪坠楼自杀身亡事件,与补入的《金瓶梅》第55回中,扬州歌童的唱词相吻合,可证《金瓶梅》的补定者系萧女婿应可。

应可终于离开柳溪,带着小妾去湖州。渭有《送兰应可之湖州》P.124 首次将“兰”冠“应可”之上,来称呼萧鸣凤的女婿。繁体字兰,蘭,俗称东门草也,渭常以“东门”称萧。

张鸣教返绍,徐渭第六次上柳溪,陪同张三访萧鸣凤,在萧的盛宴后,有《某氏新园》P.274 “江东枯棋宜别墅”句,说明萧家在西小江左岸山阴县界内亦有祖宅;“却从陶令赋将芜”担心他致力于新园的修筑,将使《玉娇丽》的写作荒芜。

六月底,《与季子微》P.481(注:据“不见者忽已三岁”,“即如渭者,昨一病几死”,系于此。)

秋,鸣教离绍赴嘉兴教书,渭有《送鸣教赴嘉兴馆》P.170。“客寓无三月,论诗上万言。同心不在此,秋夜起烦冤。”在此前,尚应写《瑞桃诗序》P.923 为上海秦御史家事,“而鸣教因属序于某。”

秋,与门生梅客生在龙山上赌博,作《呼卢得彩诗》P.737

秋,沈明臣往绩溪吊胡宗宪,作《嘉则衷绯而西二绝(沈往吊少保公,故有后绝)》P.417

八月下旬,萧鸣凤七十九岁生辰,渭七上柳溪,作《寿人》P.275 “华辰初喜仲秋天,秘籍兼承宠命偏,问齿才居散骑上,论才应许侍中前。特函赤土将龙拭,别取长河向舌悬。见说黄冠雕已就,为君先去采丹铅。”前四句系指萧鸣凤无疑,尤其“秘籍”一句可证。该诗是唯一可见其生辰在八月的重要史料。“华辰初”指七十九岁,“做九头”。

徐阶用赤土作封泥,寄来了贺礼:《白头翁桃花》、《了哥古松》、《苦竹鸜鹆》、《鸠梅》画四幅,渭作《题画四首》P.406 “夜来迸破封函土,飞入谁家苦竹林。”另有《咏龙》一幅,渭作《咏降龙一首》P.858 “物情自古浑宜假,莫向人间恼叶公。”指明龙系假龙,喑喻嘉靖;“首下尻高来自东,不偕箕帚独飞雄”言其病重,正走向西行之路;渭又作《咏画降龙》P.408 “一雨尽归烧尾德,世间谁识有曹兴?”尾德指正德之后的嘉靖。曹兴见《明史》卷一三二,附《蓝玉传》,因蓝玉案被诛。在这场明初继胡惟庸案后的第二大案中,株连者达一万五千人,疑被害都督萧用为山阴萧氏一世祖(《山阴萧氏家乘》缺)、都督黄辂为萧女婿应可先祖。

又有《赠钱竹坡》P.748 “早岁采芹人,中年种杏人,肱今三折后(注:指三个儿女皆亡),井是百家春。”萧之《歌代啸》杂剧将《金瓶梅》中作者父“尚(上)柳塘”,改称为“钱(前)柳塘”,可知此时,杂剧已脱稿。

萧婿亦自湖州来贺寿。后返吴探亲,渭作《送顾给事归省其翁(吴人)》P.207 《给事中某,吴人,归寿其父》P.749

《与葛景文》P.200 “冬潦无人出,君胡为来欤?山楼隔年病,江渡几封书。健后堪风雨,贫来无菜蔬,不能留一饭,归去寺烟余”。(注:江指曹娥江,景文,韬仲侄,上虞人。)

《送外兄再入燕(海月)》P.231 以“廿载归来道路长”,“况逢昨夜正飞霜”,系此。

《画易粟不得》P.73 “吾家两名画,宝玩长相随,一朝苦无食,持此酬糠秕”。“一身犹可谋,八口将何为?”“今日非昔日,安得收珍奇。”(注:以家境贫困,系于此。时渭与母、妻、两子共五人,另三人为僮仆。)

《戒舞智》P.73 “富非圣所却,贫乃士之常”故暂系此。

《奉送林山阴公赴户部》P.802(注:林朝聘,闽人,嘉靖三十九年任。志载:继者杨家相,四十四年任,而杨在隆庆《山阴县志序》中称:“丙寅之冬,予初被命为令”;从渭病情来看,亦应在该年,故系于此。)

十二月十四日,“上大渐,自西苑还乾清宫。是日,帝崩。《遗诏》言:‘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遗诏》系徐阶所草。)吏部奏称起用者中有余姚赵锦,上虞徐诗学。海瑞亦出狱,升任大理寺丞。《明通鉴》。



隆庆元年(丁卯,1567)

四十七岁。狱。《畸谱》

作《元旦》P.205“把历烧俱得,投阍且复然,生憎梅与柳,一度一为妍”。“把历烧俱得”句,出自萧鸣凤《歌代啸》杂剧,因救府衙失火,众人俱分得旧皇历。怀念入幕胡宗宪时的岁月,对投书徐阶(阍,守门者)无用,感到绝望。《萧鸣凤与〈金瓶梅〉》P.317

正月,朝廷为沈炼平反,“赠炼光禄少卿,任一子官。”《明史》卷二O九《沈炼传》  沈襄北上,作《送沈叔成(沈上疏请复父仇,故以孙策事比之)》P.304

余姚赵锦亦在平反之列,出任贵州巡抚。

襄至京,“乃上书言顺、楷杀人媚奸状,给事中魏时亮、陈瓒亦相继论之,遂下顺、楷吏,论死。天启初,追谥忠愍”。《明史》卷二O九《沈炼传》  襄奉父遗骨归葬绍兴,渭作《赠光禄少卿沈公传》P.624 “今其来归,发与骨矣。”作《会祭沈锦衣文》P.658 《与诸士友祭沈君文》P.1050

《送王四峰、陆梅峰、郁宇野三君赴阙下,时俱入贡》P.1281 “天王新侧席,才子旧垂绅。”(注:嘉庆《山阴县志》载:“此年王岷山[府学]、郁文[言之兄]”入贡;康熙《会稽县志》载:“陆宗儒[二年]”,疑有误。据诗文系此年。)又作《寿王君(王,同学友也,至是六十,例授校,其子以丁卯荐。)》P.275 贺王岷山父六十寿。

“上虞葛子景文者,一日方晏集,息忽绝,既而忽生,因目其生为余也,号余生子,自为传,号《余生子传》。”作《读余生子传》P.576“前年逆有阴变起而九自裁,死与葛子同也,幸而九不死,生与葛子同也。”(注:见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十日后。)

“吾友鸣教张子去年归自上海,上海邦宪朱君以其尊君福州公集寄,而鸣教复持邦宪之诗篇来。”邦宪母蔡孺人“今年为七十寿。鸣教既与邦宪善,而予得以书问通好,则谓予为文以寿。”作《寿朱母夫人序》P.960 后,《邦宪死(朱氏而侠)P.242 以“泪尽枯鱼黑索前”句,时渭在狱中,不明隆庆何年,暂系此。

三月,作《万玉山房歌(其堂名融真[阳和])》P.128 为张元忭作,以“公子二十年始妙,致身直上青云道,只今回首已十春,杏花攀来苦不早。”元忭嘉靖三十七年举人(年廿周岁),则是岁为隆庆元年。

“翁洲道士徐渭漫书将寄碧玉草堂。时隆庆元年五月望日,书于会稽清远楼西偏松桧之下。”《次韵答释者二首》P.1299 《次韵答少颠师》P.227

“五月,诏赠(王守仁)新建侯,谥文成。”《王阳明全集•年谱附录一》 作《送王新建赴召序》P.531 “顾辄被谗停袭者几四十年”,“始用群公议,下诏:赠公爵通侯,遣使致谥,葬祭有加”,“至是,先生嗣君当行,吾党晚私淑公学而社于君者若干人,来以赠言属渭”。《送王君入监读书(新建应袭)》P.823(注:文仅及“下诏”,据《王阳明全集》:“六月十七日,遣行人司行人赐造坟域,遣浙江布政使司堂上正官参政,与祭七坛。”时渭已在狱中。)

六月三日,渭第八次赴柳溪,为表姐、萧鸣凤夫人张氏七十大寿。此前,应萧女婿兰应可之请,作《应索柳溪双寿诗为张封君》P.797 是岁,萧八十岁,故有"双寿"之说。应可以金九皋之名获武康令,故有“封君”之称。应可的到来,渭作《刘阮忆天台图三首》P.381 “去后重来访碧山,当时曾此狎云鬟。”“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若使仙人知此意,还教流水引郎来。”以“阮郎”比应可,以“仙人”比萧堪,以“天台”比萧鸣凤家(其名与字均出自孙绰《游天台山赋》)。代首相徐阶作《某仕人寿图赞》P.988 以贺萧寿:“师道则南,人北斗是瞻。桃李虽无言,意存于默然。”《王翁八十,令书贞松白石画中(公再举乡饮)》P.270 称“乡里丈人谁最贤?竹斋先生无间然,八旬尚有婴儿色,三老重登国学筵。春社插花人醉后,秋蝇作字夜灯前,庭中桂子森如玉,白石长松好共悬。”《赠松庵公》P.748 以“栽花迷四邻”,“仙郎(指应可)叨附骥,因得颂庄椿,”附此。《画荷寿某君》P.396 “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百年不饮将为何,况直双桧琥珀黄。”《卧龙画赞》P.988 “泥蹯蠖屈,仕隐之间。求诸古昔,其隆中耕稼之年乎?”以诸葛亮比萧鸣凤。《椿萱图赞》P.1100 “大椿八十,萱草陪妍,人生一乐,高堂百年。”

寿后,金九皋(应可)赴武康任,作《送金先生宰武康》P.822

自柳溪归,以锸杀妻张氏,入狱。《刘伶锸》P.804 杀妻起因,冯梦龙《情史•徐文长》记为诬杀僧人之报应,自然不足为信。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徐文长》:“疑其继室有外遇,无故杀之”;袁宏道《徐文长传》P.1343 言:“疑杀继室”;陶望龄《徐文长传》P.1340 指“渭为人猜而妒”,“又击杀其后妇”,较为可信。渭后有《述梦二首》P.120 《情史》以为系怀念张氏之作,诗中称张氏为“恶侣”。《湘竹一妙管付截坏其顶文》、《口中》、《驺虞》、《昙阳》P.110~P.111 疑此四诗记述杀妻事。

《和葛景文》P.308 “付锸许渠埋”,将凶器交葛晓掩埋。《刘伶锸》言:“柳边几受寒泉淬,花底长陪醉客嬉。四大还家何用尔,一时夺彼亦嗔用。”可见此锸来自柳溪萧家,以“刘伶”言,渭时酒醉。隆庆二年《仲春,有客登西兴镇海楼观潮寄诗,答此》P.804亦言“片锸任埋偿酒业”可证。

入狱后,作《寄王子心葵》P.78 “与君夙相知,把葵吴山时(指嘉靖十九年为入县学事,渭与萧鸣凤互有《葵》诗相赠),今日相思处,南冠系楚累。”求萧鸣凤出面向徐阶求救。又作《黄蜀葵》P.853 “自叹南冠奏曲时,不如画里向阳枝。赭衣一看从摇落,总有丹心托向谁?”萧鸣凤以送徐阶所赠端砚作了暗示,渭有《端溪砚铭(先生携入狱中者)》P.990 再作《送人》P.98 对萧“十叫不一回”,表示不满。

《上郁心斋》P.885 请求“同巷”的郁言能“曲谅隐衷,力扶公道,勿泥前说,赐挽后评。倘能出万死于一生,即是垂三纲于九鼎。不胜恳竦,实倍叫号。”言,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曾任颍上知县五年。见《郁颍上》P.754

《丁卯六月十五日五鼓,梦一宪公更讯予狱,予颇恳乞,且历数古人事,宪公乃取片纸,手画一白犬从雪中猎,作题,且曰:汝赋得十韵即止。予赋得十二句,而宪公逡巡起,予亦觉,半忘矣,今续成之》P.310 为入狱初期的心态反映。

沈襄将赴京莅职刑部,来狱中辞行,渭作《送沈君叔成序》P.560

《丁卯七夕,谢兴化公孙海门偕浩上人、胡子文饷予,以系得牛字》。P.753 另有《七夕谢海门使君饷予陕(注:疑误,应为系)中得牛字二首》P.1308 《张云南(注:天复)遣马金囊(时余尚羁而张亦被议)》P.246 “百颗缄题秋暑清”。(注:“马金囊”,葡萄之一种。)

作《寄陶工部(云谷)》、《陶翰撰(念斋)》P.78 陶大顺(1525-1596)字景熙,号云谷,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陶大临(1527-1574)字虞臣,号念斋,嘉靖三十五年榜眼,时兄弟两人丁忧居家乡陶堰。

八月下旬,萧鸣凤八十寿,金九皋自武康来,将返,渭有《金先生过予圜中(闻野)》P.220 此为在绍兴狱中最晚的诗文,疑其递解进京应在九月。

在绍兴狱中,还作有《杨道人访我于系索诗》P.238 “近日嵇康知不免,懒将消息问孙登。”《孙君访余于系》P.759 “鲁连去已久,谁为解兹纷。”《镜湖双逸诗》P.353 “却令白首南冠客,羡杀青浦把钓人。”《几上篇(吕师翁饷以彘肩,为人所攫。时翁摄县,余在系,赋呈)》,P.753(注:时无吕者摄县,应以《盛明百家诗》作“时翁寓郡,余在狱”为是。吕师翁疑为新昌吕光洵。)

马草崖先生(吴中人,见《畸谱•纪师》)赴江西安福任教谕,作《送马先生赴安福谕》P.863及《越望亭(诸友画八景送马先生之安福,索赋)》、《禹穴》、《镜湖》、《耶溪》、《兰亭》、《云门》、《越峥》、《阳明洞》P.833 再作《赠送马先生序》P.931 “予系不得别,感而怆焉,方欲展一言以献,会斋友某等绘越八景以送先生,而令某题且序之。”

“予晚得交上虞葛韬仲、景文叔侄间”,“故亦遂取旧所著散亡而仅存者,从狱中托之两君,而韬仲遂许以传而为之序。最后亦以已所著《览越篇》来”,“余固不可以不序。”《览越篇序》P.547 《葛君韬仲序小集奉谢兼寄乃侄景文》P.228 有“藏孤本籍双豪士”句。《狱中书扇寄葛景文》P.353

作《赠严宗源序》P.544 “而葑之村有严君宗源者,于余非有平生也,仍偕吾故友任君(注:即任士成,见本年末)之叔子某,始持一豚蹄酒脯食饮吾于其地”。文中记绍兴狱甚详:“日所与伍者,十数逻伺卒,与数十罪夫,漆面而仰鼻,如叉刹然。所对者,拲桎绁棰诸械;所见者,白日走群鼠争人食;所苦者,虮虱移家馆吾破緼而已。”

撰《吴孝子墓志铭》P.637 “子曰凤旸,籍诸生,以侠坐诬死(见《吴侠士墓志铭》P.1028)。孙系、绥、绅属铭,予辞以系,至再舆石入,遂书。”

据《明史•刑法志》,明“洪武三十年初制,有大狱必面讯。”永乐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录。”时刑事犯罪实行“季报”制度。故渭案上报应在六月底,其递解上京约在九月间。

十月四日,任士成(1509-1567)卒。时渭已不在绍兴。任居会稽孝义里,与萧女行(萧鸣凤长子)、张道本、罗元龄、柳彬仲、马世培、陆常道、丁肖甫为友,曾教渭子枚。《任处士行状》P.1131

作《筠石篇(上虞葛)》P.78 按诗中言:“今我操题处,青棘披孤墙,日影淡无色,十月梅早芳。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十月已抵京都狱中。“上虞葛”应为葛晓,“竹下人”疑指萧鸣凤。

《雪二首(在系)》P.712 记述京城狱中雪景及囚犯的困境。(注:第二首与《雪》P.77同。)

在京狱中,新乐王托两生给渭送来鼍矶砚,作《上新乐王启》P.453 (注:据《明史•诸王世表》,新乐王:“康宪王载玺,端惠嫡一子。嘉靖三十六年袭封,万历二十一年薨。”其封地在青州,又称“青州王”。渭途径青州时,曾见过面。)《青州赠鼍矶研,副以诗,奉答》P.277 《新乐王寄鼍矶石,副以诗,赋答(用正韵)》P.222 《鼍矶砚铭(面有四星如箕,其二没于池,而底则七,俨然北斗列次。以其常不见也,故戏之,用僧张一行事)》P.991 《鼍矶研》P.85 《鼍矶研二首》P.592等诗作。

《启诸南明侍郎》P.450 向礼部侍郎诸大绶救援。



隆庆二年(戊辰,1568)

四十八岁。狱。生母卒,出襄事。《畸谱》

元旦,杜儿来京都狱中探监,作《戊辰元旦,喜杜儿至走笔》P.228

“试罄酒樽浑忘醉,却牵儿女笑成痴。琴凄尚带南音泛,剑出先从紫气知。”时杜儿七岁,应有人陪同来京。枚儿二十四岁,在绍家中照料病中的生祖母。为枚儿师任士成作《任处士行状》P.1131 任(1509-1567)亡于上年十月四日。文中透露出“钜公”为萧鸣凤,为廿公《跋》作解。

《元夕寄金武康》P.271 约杜儿将南归,由其转给武康令金九皋(应可)。“曾醉春街典破裘,那堪老去却囊头。鼠凌白昼争人食,雨共青灯管夜愁。”言及在京城狱中之困境。

《戊辰廿有四日,尚宾、时中宿于圜,夜大风雨,冰厚尺,诘朝得子甘北报,走笔遍诸友》P.272

《朱伯子以恩贡首选北上,送之(乃翁尝知彭泽,仲蚤入史馆)》P.798  (注:朱伯子为朱应,其翁东武,弟赓,隆庆元年进士。)

另有《某君中贡选送之》P.194

余姚赵锦以贵州巡抚,召入为大理卿。作《送赵大理(先巡抚贵州,迩擢大理。[麟阳])》P.274(注:二月初十邹应龙尚为大理寺卿。《明通鉴》)

《仲春,有客登西兴镇海楼观潮寄诗,答此》P.804 嘱将杀妻凶器“片锸任埋偿酒业”。其人之庄名为“比莱”。西兴在萧山钱塘江南岸与杭州相对,历来为著名渡口。按《和葛景文》P.308 “付锸许渠埋”句,此客为葛晓(景文)无疑。

“半岁愁难见星月,一裘腻可试阴晴”,“手弄南冠曲未成。况值黄昏风雨恶”,见《十八日雨用韵将呈一笑》P.1308 从裘衣看,系呈武康令金九皋(应可),从杜儿归程推算,约为三月十八日。

《桐乡冯母(其子成进士,疏母节。)》P.289 桐乡人冯孜,嘉靖四十三年举人,是岁进士。后终官布政。见《浙江通志》卷一三三,卷二O六桐乡有“冯伦妻张氏”。

《寄彬中》P.76 “秦师不可出,大义凛已明”,时在判决前。秦师指徐阶,意其不便出面。

六月(注:据“经岁隔宵月”句),作《寄答秘图山人二首(狱中)》P.75 从“翘首歌式微,哀音落蓬枲,我车非不东,伯仲岂充耳?”看,时已知“生母卒”。由“徒美苏门生,长啸鸾凤音(指萧鸣凤),一朝逢锻徒,戒哉免乎今”,秘图山人非杨珂,而应为兰应可。“山中鸾鹤人,海上鲁连子,解纷谢千金,飞书横一矢”句,可能与救徐渭有关,疑为萧鸣凤致书徐阶。

是岁六月前生母卒。“当某囚时,某母死,叔子能出我于狱(注:时尚未判刑,丁何能使渭出狱。疑之),而周旋我母之丧。”《告丁母》P.662 疑此丁叔子为丁范模。(注:据文中:“中间母与某母同舍者三年”,参见《畸谱》嘉靖三十一年)

“六月庚辰(初二),遣使录囚于两畿。”《明通鉴》

《启诸南明侍郎(又)》P.450 再次向诸大绶求援。以“坠囚有年”系此。

七月七日,以《书启》P.1295 致礼部侍郎诸大绶。“七日号廷,必出秦师(指徐阶)而后已。遂令待瘐,复得还魂。”“每及诸公,相与举手加额曰:‘亏却礼部(注:侍郎诸大绶)工部(注:都水正郎,陶幼学)’。或添寸烛,不觉屈指再陈云:‘莫忘老张(指张天复)新张(指张元忭)。’”

《投人》P.76 “幸可宽烹饪”,约作于判刑后。“更欲烦凤鸟,高祈张罝人”,拟再请萧鸣凤为之说项,时应在七月七日至十九日(是日,徐阶致仕)之间。



隆庆三年(己巳,1569)

四十九岁。狱。《畸谱》

《养生书成,纪事与梦(注〈参同契〉成,家釜炊饭尽黄,梦小溪蟹如斗大,脱壳出婴儿,已而复入壳,时尚系。)》P.273 《注参同契序》P.543 后,有《奉答冯宗师书(青州人)》P.470 《答人问参同》P.473 均涉及《参同契注》一书。而后者对“注”的时间作了明确回答:“缘其分注此书,终于隆庆之三年十月廿二,始于此月之初九,而悟则悟于此年正六月二十(注:此年有闰六月,故有正六月之称)”。P.476 《书古本参同误识》P.679 亦作于此前后。

秋,山阴沈辂(1523-1569)在清河为救落水之妇翁,俱死。作《沈布衣墓志铭》P.1036 (注:沈“娶吴,即从予游吴生某者从姐也”。吴生则为吴系,可参见《吴侠士墓志铭》P.1028



隆庆四年(庚午,1570)

五十岁。狱。《畸谱》

“隆庆庚午元日,醉后呼管至,无他书,漫评古人,何足依据。”《评字》P.1054

二月四日,《五十生辰,吴景长携诸子弟饷予圜中》P.805

《送某人之台州(前岁台蜃群发,水坏其城)》P.315 (注:据《台州府志》,“前岁”为隆庆二年,七月,海溢)

八月,沈弘(一作宏)宗在顺天中举,除湖北黄冈知县。沈,会稽人,与渭同时为生而异学(注:分别属会稽、山阴县学),隆庆元年贡生。在黄冈久之,调武昌,至即亡。有《沈弘宗》P.683 亦可参阅康熙《会稽县志》卷一九、二O。

丁范模之母故,作《告丁母》P.662 以“某结发同母叔子三为学,至于四十有二年”,且又在“当某囚时,某母死”之后,系于此。

是岁冬,绍兴知府,岑用宾入京朝觐,派莫叔明来探监。渭有《寄莫叔明(时予尚系,而莫乃府公岑令其入访)P.77 “安得秦时人,化作大鹏飞?”仍希望能遇到徐阶这样的官员,能让其出狱。还作有《谢岑府公赐席(小谷)》P.451(注:岑用宾,字允穆,号小谷,广东顺德人,隆庆二年任绍兴知府。后谪宜川丞卒。有《小谷集》。《明史》卷二一五,附《周弘祖传》)

绍兴知府、广德岑用宾,重修郡学,始自二年,至是岁八月落成。为作《修郡学记》。P.1002 是岁,岑又修府治之路:“计府以南止桥,以东至阁之东,逾若干步”,为作《修郡衢记》P.605

是岁,萧鸣凤女婿金九皋因病,自武康县令去任。万历《湖州府志》卷十



隆庆五年(辛未,1571)

五十一岁。狱。《畸谱》

张元忭到京,将参与会试,作《送张子荩会试(正月十七日)》P.827

“隆庆皇,贺太平,年辛未,二月望,猛虎入城从何方?”《市中虎》P.879(注:此文应为出狱后,得传闻而作,并非写于此年.)

《调鹧鸪天,闻张子荩捷报呈学使公(有序)》P.890 “得报之夕,喜而浮大白者五,制词者一,敬书以充。”

“三月,己卯(十八日),赐张元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明史•穆宗纪》张元忭授修撰;同科进士贵溪徐贞明出任山阴知县。(注:徐贞明见《明史》卷二二三;张元忭见卷二八三附邓以赞传)。》

《继闻廷对之捷,复制贺新郎一阕》P.890 《闻张子荩廷捷之作,奉内山尊公(自王公佐状元及第至于君,只三人)》P.775(注:山阴状元:王佐,绍兴十八年;诸大绶,嘉靖三十五年,至张元忭为三人。)

“二木一金”之枷镣“随我四年”,今去之,作《前破械赋》及《后破械赋》P.44(注:此种改善疑与张元忭得中状元有关。)

《寿某刑部公七秩序》P.965 “吾太翁刑部公是矣。翁门阀家学,称吾越最。翁起进士,理大府,转迁刑部,声赫赫岭海江南间”,据此,此公应为王元春(1502-?),山阴人,嘉靖七年乡试中举,屡试不进,设帷授徒。二十九年进士,出任南昌府司理,先后官户科、工科、刑科给事中,见《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其七十寿在此年,故系于此。

“余(注:张元忭子汝霖)髫时(注:约在此年或明年)颇为所喜,尝入视圜中,见囊所著械悬壁,戏曰:‘岂先生无弦琴耶?’文长笑:‘此子齿牙何利!’其《阙篇》成,自序用‘怯里赤马’,余偶语人:‘徐先生那得误‘怯里马赤’作‘怯里赤马’耶?’其人往告,文长曰:‘几为后生窥破。’”《刻徐文长佚书序》P.1348 《阙篇序》P.909 “夫‘怯里马赤’,译史也。”



隆庆六年(壬申,1572)

五十二岁。狱。万历元年癸酉(注:应为次年)。《畸谱》

闰二月,作《书箑赠顾鸿胪》P.186 “廿载神交后”、“涸鱼幸不死,闰月亦徒春。”

绍之紫金里高升(进之)卒,葬。高为贾,“自家至燕齐数千里内,皆知高髯公孝友嗜义,有古侠士风”,沈青霞遭难(嘉靖二十九年),“一旦跨驴度居庸,驰保安,把沈锦衣袂,痛哭旅寓”;渭“及系,君每入饷我,必日仄而日希以出”。“君殁之前三日,其长子文明持君书来诀”,今拟于隆庆六年闰二月之廿有八日葬于荻埠,作《高君墓志铭》P.635 《会祭高君文》P.664

五月二十六日,穆宗崩。《明通鉴》

随后,诸大绶卒,作《哀诸尚书辞》P.663 于狱中。“庚子(嘉靖十九年,1540)识公,垂三十纪,岂无他德,念此犹恃。破罟倘遂,握手悲歌,先我而往,伤如之何!”

六月初十,“太子翊钧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颁诏赦天下。”《明通鉴》

“国图(注:即马策之)留卷索书者逾岁,适隆庆壬申,携向党山观潮。”《促潮文》P.1143(注:记述有误,是岁八月尚在狱中)

经张元忭努力,重新复查徐渭杀妻案,由其同科进士、山阴令徐贞明承办。“始渭之触罟而再从讯也,非公疑于始而得之真,则必不能信于终而为之力也,必使之活而后已。”《送徐山阴赴召序》P.549

九月十二日,为张天复生辰,作《张大夫生朝(以下三景并是其别业,[内山])》P.272(注:据“南冠未必长留系”句,可见出狱有望,系于是年。此日,为其六十大寿。)

是岁,有《答和[葛]公旦两首》,P.77 以“松柏年十寸,至今长五尺。”时在十月间。拟为葛将返越离别之作,时渭释归有望。(注:为葛作《亦陶集序》P.566)葛带来萧鸣凤书信,归时,渭以《与员外王公书》P.1112 作答:谢绝补《金瓶梅》及修改《玉娇丽》之托。《萧鸣凤与〈金瓶梅〉》P.360

十二月,应可来京,带来萧鸣凤亡故的消息,作《挽某君》P.712  据“已迈河豚候,归歆莼菜饭”句,故系此。

自宋以降,会稽相传有神徐相公者,曾为县狱长,又以其“尝从道上拾鸡卵,腋之,得白鸡,以斗,莫有敌者”,遂建祠于斗鸡场。原陆建宁有《记》。“某系之六年,始删定建宁记”,作《徐相公碑》。P.615 “渭方碑神,会从游吴系来言”,讲及其大王父俊成化间奇事,又作《徐相公逸事》P.1143 “伏惟某获庇于神者七年(注:有误,应为六年)而后去,去之日敢用眇牲以告。”作《祭徐神文》P.655

《除夕通宵饮吴景长宅,时久系初出》P.723 “吴家兄弟解留客,镇江窝笋樱桃干。饮我金杯三百斛,五更漏转犹未残。我系六年今始出,……”。

在京狱中之作,多不记年,现分三类列于此。

记景:《圜中春雪》P.752 《雪堕片如丝者或如钱者皆景绝奇,因专咏》P.753 《雪》P.77(注:据“伴侣同苦辛,何从乞浆食”句。)

寄友:《长者山居(葛百冈)》P.74(注:“嗟彼南冠南,何时惬登临”句。)《景文至其舅所,过圜中二首》P.200 “无由共甥舅,镇日数圜门。”《漫赠钱女孝(狱中)》P.128 “君馆暨阳年复年”,“今来访我圜扉里,梅花又发南湖水。”

是岁,巡按御史谢廷杰,在会稽县东南二里建沈公祠,以祀赠光禄少卿沈炼。见康熙《会稽县志》卷十四。渭出狱后作榜联《沈青霞先生祠》P.1060 “公道自然明日月,忠臣何意祀春秋。”



万历元年(癸酉,1573)

五十三岁。除,释某归,饮于吴(注:此段为上年除夕事)。明日元旦,拜张座(注:指张元忭)。《畸谱》

离京前,作《寄京中诸公援者》、《寄京中诸达者(并前一首,可一笑)》P.303  以谢在京诸公卿与贤达。

正月,渭在萧鸣凤女婿应可陪同下南归。途中有怀念萧鸣凤的《哭王丈道中二首》P.208 记萧晚年生活及其评价。另有《哭王丈道中(壮年喜谈兵,故五六云。不脱巾衫而扛石,叠山以花,又再谢乡饮,故末句云)》P.745

途中,遇劳子效,作《哀劳翁书与其子子效二首》、《子效索赠其两叔二首》P.90 按诗中:“遥忆在当时,痛我苦逻逮。曾约破网游,居然不相待,一卧卷然中,倏忽已五载。逆旅逢郎君,泪落珠洒洒”,劳翁及其子子效曾在绍兴狱中探望过渭,翁亡于隆庆三年。

渭至扬州应可家,得知表姐张氏(萧夫人)亡故,同应可往杭州奔丧。葬张氏于西湖孤山萧墓侧。《张封君挽诗》P.809 《画梅,时正雪下》P.386 《题画梅二首》P.386 《次苏长公雪诗》P.276 记其事,应可继室亦参加葬礼,成为一次难得的聚会。《牡丹》P.1306 以“共指萧娘骑凤去”句,系此。

在杭,《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时被系七年暂放,先是寓杭年少,暇则扁舟湖上,故有末句)》。P.289

返绍,“杏花杨柳夹扶疏”时,有《送葛韬仲(时予初解系)》P.223

时,韬仲赴鄂州府判任。

友少颠病故。《祭少颠文》P.665 (注:“计子与予游,适三十年。淡如也,而独笃于今下狱之七年,子其几于反炎凉者耶!”则相识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与少颠诗有:《更少颠师号》P.736 《次韵答少颠师》P.227)

作《辞言马两进士蕺山之集,呈王衢州二首(初出狱)》P.79 力辞宴集,专纂萧鸣凤父子集。

渭作《有人以旧抹牡丹索题者》P.397 该人应为萧鸣凤孙承方辈。“旧抹牡丹”见嘉靖四十四年八月下旬。

“清明日……约明日步阳明洞天,从郡山中陟广孝寺。……时万历改元二月之二十六日”。《纪游》P.1144 《寓香炉峰下,注郭子竟,清明夕两客携笋茗来,拟登》、《次日,游云门,买醉溪桥店梨花树下,云门有大树,相传树自盘古》P.252 时渭寓于绍兴香炉峰下,注郭璞(276-324)书,在《禹陵》诗中言:“年来只读景纯书”,但作中未见,又与《辞马言两进士蕺山之集,呈王衢州二首》相矛盾,故疑“景纯书”为萧鸣凤与其长子萧勉的著作,时系编《萧氏家集》之时,作于此段时间的诗有:《禹陵(桓碑,窆石也。鱼,蠹也。杨梅树下,予疑禹穴在此。玉字,谓金简玉书也)》P.247 《南镇(禹庙门扁曰拱圣)》P.252 《雨后观南镇两瀑(西南者濑瀑更雄)》P.732

连襟史楹(字仰之)亡十五年,作《史氏夫妇像赞》P.989

三月,有《答嘉则二首次韵(一七十见寿,二沮雨废访)》P.292、P.724 可知沈明臣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长徐渭17岁。两人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沈往吊胡宗宪后近十年,一直未能再见。故有“十年才一问平安”句。“百年忽已崦嵫暮,一齿时崩苜蓿盘,腊雪秋潮同马日,何人不道是金兰。”以此评价两人的友谊。

四月五日,作《书犀鸭帖》P.1095 酬亲家叶云渠。

《寄吴通府以墨见寄(名成器,休宁人。时予初出系,吴剿倭功多,在处有碑)》P.283 时“几从炎热转清凉”。

萧鸣凤女婿应可复来,八月,返扬州,作《送兰公子(阿翁,学师也。扬州人。)》P.92 应可来,疑与《萧氏家集》编辑或《玉娇丽》有关。又作《牡丹》P.1306

作《烈妇姚氏记(代)》P.610 “隆庆六年七月九日,郡城三校诸生上书于浙代巡谢公(注:名廷杰,新建人。《浙江通志》)”,对出于嘉靖四十年的姚烈妇(1542-1561),“不宜久使沈沦”。“令君谨承公命来征记”,“余老矣,垂八十矣。”以此推测,应为渭代商廷试(1498-1585)作。

《秋日,王衢州公要往秦望,同言、马两乡荐宿广孝寺。明日雨,辄归。连旬作炎,世界如焚,即不雨,恐亦不能抵颠也,因呈》P.738

“万历元年癸酉九月之十有三日,为通参公(注:张天复)六十生朝。某辈将称贺于庭……”《画赋(有序)》P.46 又作《寿学使张公六十生朝序》P.971(渭)“其所以幸免于瘐者,谁之力也?乃知公之生我为父母。”P.971(注:按作于万历二年的《张太仆墓志铭》P.1832 张天复生于“正德癸酉九月十二日”,是年应为六十周岁。生日为“十二日”或“十三日”存疑。)

代盛太守(注:盛时选,祖籍吴人,生于燕。隆庆五年至六年在任)作《北台疏草序》P.551 《茗山篇(为泰父)》P.759 又为会稽知县杨节(号一中,祥符人,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在任)刻印盛时选《按辽议建》,代该书校者作《序》P.918 还有《送杨会稽(一中)》P.312 《杨公去思(一中)》P.211 《寄杨会稽(一中)》P.293

作《歙石砚铭(并序)》P.590 “市于歙,归于越,复返于歙,终来归于越”,“余将寄斫于吴,而先铭之如左。”又作《歙石砚铭二首(俱金星玄色)》P.590

《赠冯君序(鸣阳公父)》P.958(注:冯鸣阳,名应凤,万历元年举人,八年进士,终官太仆寺卿。其父“今始为六十”。以“君于是教其子长公举于乡,长公于文特妙,取进士如反掌”。系于此年。)

“万历癸酉冬,元忭以(父病)告归越,适杨侯维新自松阳移令会稽,甫下车,首询兴废,知邑未有志,乃过余,……”。张元忭万历《会稽县志序》

《子荩太史(注:即张元忭)之归也,侍庆有余间,值雪初下,乃邀我六逸觞于寿芝楼中,余醉而抽赋》P.775

《柳元穀以所得晋太康间冢中杯及瓦券来易余手绘二首。券文云:“大男杨绍从土公买冢地一丘,东极阚泽,西极黄滕,南极山背,北极于湖,直钱四百万,即日交毕,日月为证,四时为伍,太康五年九月廿六日,对共剪破,民有私约如律令。”详玩右文,似买于神,若今祀后土义,非从人间买也。二物在会稽倪光简冢地中,于万历元年掘得之,地在山阴二十七都应家头之西。尚有一白磁狮子及诸铜器,铜器出则腐败矣,狮尚藏光简家。闽有黄兔窑》P.91 所记为绍兴重要文物,可见晋太康间尚可强占土地。



万历二年(甲戌,1574)

五十四岁。张父死。仲冬念二日,入五泄。《畸谱》

元旦,《寿徐山阴(孺东)》P.313 按诗中“仙令双凫日,新皇万历年,华辰元旦启,上瑞晓虹躔”系于此。贞明父九思。《明史》卷二八一有传。

《元夕之辰,偕友人集九里之天瓦、寒泉二庵,各赋一篇,令予为序》P.198 序中言:“某君南来之暇,稍厌宾筵,及予元夕之候……”,此君为张元忭。

二月,越中乡绅建祠以祀季本,原颍上知县郁言,“遂撤已所居旁舍四楹,徙置禹迹寺西林,实先生旧著书所,以祠先生”,“祠始于万历二年二月之朔,越十五日而成,又越五日而主以入。”代张元忭作《季先生祠堂碑》P.616 先有《季彭山先生举乡贤呈》P.669 建时作《景贤祠上梁文》P.672 主入祠又有《季先生入祠祭文》、《时祭文》、《县祭文》及《入乡贤祠府县祭文》四篇。P.660-P.662 分别代商廷试与张元忭作《景贤祠集序》P.550、P.551 《先师彭山先生小传》P.628 另有《景贤祠堂上》榜联二P.1166 《季彭山先生祠》榜联一P.1152

《张翰撰弹琴像赞》P.983 “昔年操轸,在彼燕京,今夕之抚,乃在云门。”时张元忭读书于绍兴云门寺。

四月十五日,绍兴洪神行祠“象设以入”。祠扩建于“万历元年五月,至十月廿有四日而落之。”阅十有几年,渭作《洪神行祠记》P.602(注:因不明渭作《纪》于万历十几年,暂系于此。)

夏,《万历二年,翰林院中白燕双乳,辅臣以献进两宫,并赏殊瑞,闻而赋之》P.307 《白燕》P.217 《续白燕二首》P.221

五月,始与张元忭合纂万历《会稽县志》。杨维新万历《会稽县志序》

张元忭父天复,“卒于万历甲戌八月三十日,享年六十有二”,“公博诸诠,尤精于青乌子,天柱峰官山岙之穴,公所自营也。伯子(指元忭)将以是年十二月之二日,奉公蜕而藏焉。索铭于予,予涕不能字,且谢不副。”《代张太仆墓志铭》P.1032(注:系代南右都御史、余姚赵锦作。张女许聘赵子淳卿。)

白鱼潭张叔学八十寿,作《寿张翁》P.795 以“眼见吾侪是童丱,转惊五十四年人。”系此。

九月,代原知县、今内召给事,祥符杨节作万历《会稽志序》P.1087

寄杨征求意见,作《寄杨会稽公(一中)》P.293

十一月十二日,作《祭张太仆文》P.664 “嗟乎!公之活我也,其务合群喙而为之鸣”,“其同心戮力而不贰”,“其拳拳于斯事之未了(注:时渭尚未正式释放,仅假释而已),而竟先以往。”张天复以十二月二日发葬。

十一月,万历《会稽县志》成,次年三月刻竣。作《总论》四,篇论十六。P.488-504 代会稽县知县杨维新作《序》P.939 又代绍兴知府滇南彭富作《序》P.940

“万历二年十一月廿有二日,偕王图、吴系、马策往五泄。……来去凡十有三日。”《游五泄记》P.598 沿途所作有:《将游五泄,宿吴系山庄,遇陈老迎饷,邀余辈先登峨眉(注:即秦皇刻石山),不果》P.214  《明日至古博岭雨》P.214 《止枫桥骆汝诚楼,值生辰(注:三十寿)却赠》P.734 《和乐堂诗(诸暨枫桥)》P.780、《绿矾采鸡》P.163 (注:骆家因阴德,百年出两进士:骆珑,成化十七年[1481];骆问礼嘉靖四十四[1565],《明史》卷二一五有传)《化城寺》P.212 《题翠华轩卷诗》P.253 《诣五泄驴上口占,寄骆怀远》P.293 《题雪景画(诸暨陈仲子)》P.213 以“腊酒此时熟”系此。《五泄五首》P.378 《刻五泄寺石鼓》P.1054 《雨雾霁雪复四首》P.379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P.386

十二月,自五泄归,作《送学中施林两先生》P.370 “五泄归来第几层,脚跟裂却挂藤冰。” 另有《饮于施学官斋,席上有丹阳朱叟,叟,施之师也(朱为王心斋之徒)》、《即席复赠施先生(斋中植两紫荆)》P.267(注:诗中有“不必湖州去治经”句,知均为送施去湖州之作)

闻友柳文由婺源教谕升任都昌知县,作《寄柳都昌彬仲》P.153  柳却至官三日而亡。时闰十二月之九日。《都昌柳公墓志铭》P.1037

除夕,《喜张大移居南街(天峰)》P.164 按“谁知零落已十年”,系于此年。(注:自嘉靖四十五年病至此岁刚为十年。其后除夕:三年在南京,四年在宣府,多不合。)



万历三年(乙亥,1575)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165人次   历史访问01374404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