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徐渭年谱上(盛鸿郎)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7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盛鸿郎
徐文长先生年谱 作者: 盛鸿郎
前言
《徐文长先生年谱》可说是笔者在研究《金瓶梅》过程中的副产品;而解读《年谱》中有关诗文,又成为破译四百多年来《金瓶梅》之谜的钥匙。前后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初稿,去年9月,《萧鸣凤与〈金瓶梅〉》出版后,又对《徐渭集》逐篇进行研究,再加增补,至今才使《年谱》脱稿。
我最早知道徐文长,还是在60年前。抗战胜利后,举家从逃难地——新昌遁山里丁外婆家迁回县城桂花巷一号旧宅,当时插入南明小学一下年级。次年春,学校迁至西门城门口,我就近转入陈氏小学(今实验小学)。那时《课程表》中,每周有一堂说话课,同学依次轮流上台讲故事,以训练口才,而大家讲得最多的就是徐文长的故事,诸如:买鸡蛋、买缸、丧家吊唁、为点心店题招牌等等,至今尚记忆犹新,一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能引起哄堂大笑;再则,全班有一本铅印的《徐文长故事集》,可以照本宣科。当时以为徐文长只是一个挖空心思,调排人的能手而已,还末闻徐渭之姓名。
30年后,调到绍兴工作,虽多次出入前观巷青藤书屋,但对徐渭的了解并无多大的长进。
2000年,从金巨楠先生处借到《徐渭集》,才第一次通读全书,自然感到十分新鲜,但由于《畸谱》过于简略,大部分诗文又不明年月及创作背景;人名多用字、号;况且各家世系、年谱不清,难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徐渭;再则,由于借书,不便在书上作注,作考证,乱涂乱划,所以,对徐渭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未作深入的探求。可是,从中得到萧鸣凤是渭的表姐夫的重要信息,此时,就产生了深入研究的念头。
2000年底,终于购到一套中华书局1983版的《徐渭集》,但总算解决了难处,决心将诗文系年,编一部《徐文长先生年谱》。首先,将年份明确的诗文填入年谱;更逐篇详读、考证,将诗文以个人或家族归类,收集相关的世系、年表,反复阅读,前后对照,逐渐聚集为一本解读徐渭的工具书。
该稿原拟由三部份组成:一是《年谱》篇;一是考证篇(含狱案、病说、《四声猿》扎记等,部分已在《越文化研究通信》上发表过了);一是索引篇,以个人或家族为单元,按时间顺序,分列有关诗文,合计约20余万字。
有关萧鸣凤一家与《金瓶梅》的文稿,另行编入《萧鸣凤年谱》,收在《萧鸣凤与〈金瓶梅〉》一书中,于2004年4月底脱稿,2005年9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后,又再次逐篇研究,进行补充修改,《年谱》篇至2006年10月完成。所系诗文篇目约占《徐渭集》总数2543篇的47%,可为徐渭一生勾画出较为清晰的轮廓。而涉及萧鸣凤一家与《金瓶梅》有关的占《徐渭集》近十分之一。由于越文化研究会年刊催稿,即先行出版《年谱》。自然,史料的欠缺,笔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及读者指正,以便还一个真实的徐渭于现世。
2006年11月22日丙戌小雪
文长先生在其病故前,曾有自撰年谱——《畸谱》,惜时年已七十有三,所记既概略又有误;先生著作又多不记年,难明创作背景。年谱,无疑可作为个人履历来读,明事件之始末,人生之演变,不可不详。为此,笔者不顾学识之浅薄,特编此《年谱》。
本《年谱》每年首记年号、年份,括注是岁干支及公元;
本《年谱》每年首段,仍全文引录《畸谱》(用楷书体),对其明显错误及不明之处,以括注说明;
本《年谱》每年自次段始,按月日顺序先后排列:对其事以及诗文之可考时间者,以及有重大背景作分别叙述。引文用引号表示,末注明出处,以备查考之需要;为便于检索,引文下注中华书局《徐渭集》页码。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
渭生观桥大乘庵东,时正德十六年,年为辛巳;二月,月为辛卯;四日,日为丁亥;时为甲辰。是年五月望,渭生百日矣,先考卒。《畸谱》
二月四日(3月12日)渭生。“吾生而肥。”《自书小像二首》P.585
三月十四日(丙寅,4月20日),正德“帝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无子嗣,内阁请以“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为皇,太后从之。《明通鉴》
四月二十二日(癸卯,5月27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自安陆抵京,“是日日中”,“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明通鉴》
五月十五日(6月19日),渭父鏓亡,刚巧为渭生之百日。
十一月初九,“录平宸濠功,封王守仁新建伯。”《明通鉴》
是岁,嫡母苗宜人(1476-1534),46岁;生母苗氏系苗宜人的陪嫁丫头,从主人姓;父原配童氏早亡,生二子,即:长兄淮,字文东(1492-1545)、仲兄潞,字文邦(1501-1540),时分别为30岁,21岁。长嫂杨氏,二嫂童氏。《嫡母苗宜人墓志铭》P.631 《伯兄墓志铭》P.632 《仲兄墓志铭》P.633
父鏓,“字克平,喜竹,故称竹庵主人,”弘治二年(1489)举人(贵州中式),“始知巨津州(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巨甸。),至夔州府(注:今重庆奉节。)同知。”《题徐大夫迁墓(代)》P.638
二叔镃,成化十六年(1480)举人,知宝应,召入为郎中(《浙江通志》、《山阴县志》均记为同知)。《二叔知宝应时,以召入,县诸生郑本者,画菊竹一卷饯之,今为二侄所得,乞我作歌》、《郑本白兔》P.145(注:据“弘治年间生郑本”句,以及宝应任职期限,约在弘治三年[1490]。该岁为朝觐、会试之年。)
嘉靖元年(壬午,1522)
二岁。《畸谱》
萧鸣凤因正德南巡种种秽行,开始构思《金瓶梅》。《王山人道中六十》P.302 《萧鸣凤与〈金瓶梅〉》。
“公(徐阶)年二十,而督学萧君鸣凤负人伦鉴试,公第一,食于庠,再试应天,学士董公玘得公文于黜,而异之,取以冠诸试者,会有龊龉,不果,然犹为第七,人梓其文。”见王世贞《徐公行状》。《弇州山人续稿》。萧鸣凤保存其鉴试稿,详见四十四年《题某名卷后》P.784 徐阶(1503-1583),松江华亭人。《明史》卷二一三有传。
嘉靖二年(癸未,1523)
三岁。《畸谱》
三月十七日,徐阶登癸未料姚涞榜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明史》。
嘉靖三年(甲申,1524)
四岁。十三嫂杨死,能迎送吊客。《畸谱》
嘉靖四年(乙酉,1525)
五岁。《畸谱》
嘉靖五年(丙戌,1526)
六岁。入小学。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所。《畸谱》
“六岁时,管士颜先生。”《畸谱•纪师》P.1331 “初学于管先生,字士颜,即读唐诗‘鸡鸣紫陌曙光寒’。”《畸谱•纪知》P.1334
“始吾与子锡、子文辈居相近也,子锡伯兄将军曰子仪者,暨两弟,并来就予家塾。”“并髫也,两家兄弟无一日不三四至,竹马■裆,一趋而到门。”“而予与二张即髫,占对属文,稍稍惊座客,名一时误起郡中。”《张母八十序》P.568
“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上提学副使张公书》P.1106
嘉靖六年(丁亥,1527)
七岁。《畸谱》
嘉靖七年(戊子,1528)
八岁。稍解经义。师陆先生,名如冈,字文望,教为时文。塾中群弟子试朔望,渭文满二三艸而后入早饭。师奇之,批文云:“昔人称十岁善属文,子方八岁,校之不尤难乎?噫,是先人之庆也,是徐门之光也!所谓谢家之宝树者,非子也耶?”府诸学官三先生陶、曾、蔚闻之,令兄潞引见(潞,渭兄也,时为府学生),各有赠。《畸谱》
“八岁,学时文于陆文望先生。”《畸谱•纪知》P.1335
嘉靖八年(己丑,1529)
九岁。《畸谱》
“萧先生鸣凤,弘治十七年甲子解元,正德九年甲戌进士,嘉靖八年己丑郑守漳(注:《明史•萧鸣凤传》作‘璋’)故,归自东府(注:扬州),余始见之。”《畸谱•师类》P.1332(注:萧鸣凤,字子雝,号静庵,为渭姑之女婿,即其表姐夫,生于弘治元年[戊申,1488,此年闰正月],亡于隆庆六年[1572]。弘治十七年[1504]解元,正德九年[1514]进士,曾任御史,督学南畿[徐阶为其所拔之士]、河南、广东,以愤挞肇庆知府郑璋,罢官归。《明史》卷二O八有传。)
萧女臣“年十六七岁,其叔提学副使公讳鸣凤者深爱之,岁具衣食,令就渭家同学于师。”《萧女臣墓志铭》P.634(注:萧女臣系萧鸣凤兄云莱之子,约生于正德八年,约亡于嘉靖二十九年[约1513—约1551]。)
“汪青湖先生(乃静庵先生特介之,令某从习举业,不专)。”“汪先生命题作文,持往数次阅而已。”《畸谱•纪师》P.1332 “汪先生轸简婿不果,至从臾冯天成。”《畸谱•纪知》P.1334 (注:汪应轸,字子宿,号青湖,正德十一年举人,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出为泗州知府,曾任户部给事中,南京户科,江西佥事,嘉靖五年引疾归,时居乡里。后起为江西学政。其为人正直。《明史》二O八有传。)
“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自为墓志铭》P.638 “九岁能为举子文”。《赠妇翁潘公序》P.546 “九岁成文章,便能发衍章句,君子缙绅至有宝树灵珠之称,刘晏、杨修之比。”《上提学副使张公书》P.1106
嘉靖九年(庚寅,1530)
十岁。考未亡时,分予僮奴妇及其儿子共四人,夜并逃。知山阴者为凤阳刘公昞(注:字晋初,号望岑,嘉靖八年知山阴,详见《方山阴公墓表》P.1027),十四兄潞引我往告奴。刘一见,谬赏其姿曰:“童年几何?今学做些什么?”潞曰:“亦能举业文字两年矣。”刘更奇之,命题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公理告书不二十纸,文不艸而竟。公读至“天不言而星之共之,非天谆谆然以命之共也”云云,对股“星亦不言而众星共之,非众星谆谆然以约之共也”云云,大赏之,取佳札兔管,令送童子归。且问渭:“童子何师”?曰“姓王,名政。”“教女作文,教读何书?”曰:“读程文”。公取卷馀纸批曰:“小子能识文义,且能措词,可喜可喜!为其师者,当善教之,务在多读古书,期于大成,勿徒烂记程文而已。”《畸谱》(注:刘公试渭,或称在明年。《余东白赞》P.586)
苗宜人,渭嫡也。教爱渭世所未有也,渭百身莫报也。然是年似夺生我者,(注:即苗宜人卖渭生母苗氏)乃记忆耳,不知是是年否。《畸谱》
嘉靖十年(辛卯,1531)
十一岁。《畸谱》
“正德辛卯吾年十岁(注:‘正德’应为‘嘉靖’,‘十’应为‘十一’)手植青藤一本于天池之傍。”《题青藤道士七十小象》P.1296
“古濠刘公,来牧我邑,授简试予,予年十一。试余何所,余翁之宅,公侯大吏,借馆于予,予讼亡奴,执状以须。当斯之时,东白未生,计东白世,乃翁之孙。翁既徂矣,公亦仆矣,犬马逾耄,倏且枯矣。”《余东白赞》P.586(注:按“屈指其岁,六十余矣”,此赞应作于万历廿年。)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
十二岁,似十三兄淮归自四川,继娶奚氏。《畸谱》
“然十二三时,学琴于陈良器乡老。”《畸谱•纪知》P.1335
“十二三赋雪词。”《赠妇翁潘公序》P.546
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
十三岁。似十四兄潞往贵州。《畸谱》
仲兄潞“始与长兄俱随父仕滇蜀间,后归补府诸生,考辄不利。私念父昔以贵州龙里卫戎籍乡举,而随父官滇时,尝记姓名于卫学,于是一旦挈嫂氏往入卫学,考辄第一。卫诸生忌之,相鼓告诈冒,其后场中文已中选,拆糊名,竟以是避忌落榜。”《仲兄墓志铭》P.633(注:参与贵州乡试为明年事。因文相连,故系于此。)
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
十四岁。苗宜人卒,病渐剧时,渭私磕头,不知血,请以身代,请医路,卜人语以签语恶,不食三日。嫂怜渭,好语之,稍粥。宜人竟不起。是年兄淮归自燕,宜人讣迟,妨兄潞丁酉贵州之科。《畸谱》
苗宜人病故,“死之夕,亦啮渭臂以决,而命火其骨归太君乡”,终年五十九。后追作《嫡母苗宜人墓志铭》P.631 《铭》中言:“其保爱教训渭,则穷百变,致百物,散数百金,竭终身之心力,累百纸不能尽,渭粉百身莫报也。”后,又有《感梦祭嫡母文》。P.657
“渭少依继母苗宜人,宜人死依兄,兄视之如己子。时或以兄无子,令改卜先人葬地,师曰:‘是利末支。’兄曰:‘令弟有子足矣。’然兄终无子。”《伯兄墓志铭》P.632
“养于谪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自为墓志铭》P.638
“后三年,丁继母苗宜人忧,”仲兄潞,不得参与丁酉贵州乡试。《仲兄墓志铭》P.633
“王庐山先生,名政,字本仁。十四岁从之,两三年。先生善琴,便学琴。止教一曲《颜回》,便自会打谱,一月得廿二曲,即自谱《前赤壁赋》一曲。”《畸谱•纪知》P.1334
是岁,有闰二月,与《金瓶梅》第3回王婆向潘金莲借历日挑闰月做寿衣相合;亦与薛应旂作《静庵萧先生墓表》假称萧鸣凤亡于此年相同,均可证这年萧鸣凤开始写作《金瓶梅》。《萧鸣凤与〈金瓶梅〉》P.155
嘉靖十四年(己未,1535)
十五岁。《畸谱》
“十五六时,学剑于彭如醉名应时者,俱不成。”《畸谱•纪知》P.1335(彭应时,以儒生中嘉靖四年武举人,二十九年武进士,三十三年正月阵亡于乍浦抗倭之战。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六四、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有传。)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
十六岁。《畸谱》
汤绍恩莅任绍兴知府。徐渭引马相尧、金阶“所述云”,作《水利考》,文中所提浚深河、多建闸、固海塘三项对策未为汤绍恩所采纳,汤于是岁七月动工,翌年三月建成三江闸。故渭对三江闸文字甚少。按作于万历十年的《与客观潦于三江水门二首》P.237 “老守端居浑如昨”句,可证渭当时曾见过汤太守。康熙《会稽县志》卷十二、《绍兴水文化》P.174
“十六拟杨雄《解嘲》作《释毁》。”《赠妇翁潘公序》P.546
自是岁至十八年,萧鸣凤门生华亭徐阶以佥事督学浙江。《浙江通志》、《王阳明全集》。“华亭公行学,得公(注:张元忭父天复)制,大奇之,置第一”;又为天复父诏作墓志铭,事见《张太仆墓志铭(代)》P.1032
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
十七岁。《畸谱》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
十八岁。《畸谱》
山东平山卫许东望以进士出知山阴。嘉靖《山阴县志•序》
是岁,姑母(萧鸣凤岳母)亡于苏州,渭前往奔丧,有《张母(苏人)》P.744《访王山人于吴门(饭我直用两小鱼)P.728 称萧为王山人、掌故始见于此。以萧“十年多患难”系于此。“半生三四见”,是岁,萧五十周岁,与渭仅有三四次会面而已,但已知他在写书。《萧鸣凤与〈金瓶梅〉》P.26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
十九岁。《畸谱》
“大暑之头小暑尾,蛟龙忽带风潮起。沃焦钭立水倒流,海外鱼虾跳城市。”《送章君之海宁教授》P.716 是岁大水可见诸于《山阴县志》、《会稽县志》之《灾异》。另一次海水倒灌入城在万历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渭已亡。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
二十岁。庚子,渭进山阴学诸生,得应乡科,归聘潘女。秋八月,潞卒于贵州。冬,妇翁得主阳江(注:今广东阳江)县簿,携予偕。《畸谱》
季本,“戊戌,擢长沙知府”,“先生竟以考去,计在长沙凡两年耳。”《师长沙公行状》P.643
季本罢归绍兴,携归岳麓本《夏大禹岣嵝山碑摹本》。知府张明道翻刻于禹庙前及府治东则水亭后,火神庙门。始刻于是岁九月,告成于明年秋冬之交。康熙《会稽县志》、嘉庆《山阴县志》、《岣嵝碑跋》、《越中杂识》。
夏,渭未能通过童试,不服,遂渡江至杭州,“寄旅北门,意在强为人师以糊方寸,何期营营数旬,童无一人与接者。”作《上提学副使张公书》P.1106 “托书自陈”,“请假晷刻,试其长短,指掌之间,万言可就,”“不过期月,则书生之学可通;假以三年,则道理之堂可造。”否则,“负石投渊,入坑自焚耳。”次日,“而渭试文之日,适王运使在焉,文宗大人指渭而语运使曰:‘考此儒生,非有他,昨来上书,萧先生见之,称其才’。”明日,又作《上萧宪副书》P.1110 谢之。始得入山阴县学为诸生,为当年乡试取得资格。(注:据《浙江通志》卷一一九,张公疑为张岳,字惟乔,惠安人。萧宪副即萧鸣凤,时渭作《葵》P.835 萧亦有《葵》诗相赠:“太阳公万物,万物各有私。独汝心相照,到头无改移。”自此,两人由亲戚进为相知。)
渭一时声名鹊起,绍兴知府张明道(横渠)与其讨论修府志事,作《张石州论修府志书》P.1113(注:张明道,字希程,湖北罗田人,嘉靖进士,十九年至二十二年任。历官江西按察副使。居官清约,为一时循良之冠,有纲目发明。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939 其子鸣教后将《金瓶梅》书稿转移至湖北麻城刘家。)《萧鸣凤与〈金瓶梅〉》中《金瓶梅书稿首次转移的史料》
王张氏之夫及弟得知《金瓶梅》中孟玉楼以王张氏为原型后,大感不平,渭作《王先生示其夫人哀词,赋此奉慰》P.821(注:以“碧霞池上凤”指萧鸣凤,“碧霞池”在王阳明新建府内,见《洗心亭》P.178王张氏原系萧所追求的姑娘,故有“却说碧霞池上凤,几回着意伴英雌”句。)《读张君叔学所作姐氏状,即王先生配也,用前韵寄之》P.822以“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进行劝解,又作《答叔学张君》书P.1019 约明春赴不宣的佳胜(疑为瓜渚湖庄看修改稿)。张叔学,白鱼潭(今属越城区灵芝乡)人,王宗积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枣强知县,居狮子街(今鲁迅西路)。详见《孟玉楼其人其事》。《萧鸣凤与〈金瓶梅〉》
是岁,萧鸣凤开展套写《玉娇丽》。《萧鸣凤与〈金瓶梅〉》中《寻觅〈玉娇丽〉的线索》。
约是年,作《堵太学母周诗(乃翁官兵马)》P.147(注:绍兴堵姓甚少,据嘉庆《山阴县志》,仅堵昇一人,成化四年举人,十一年(1475)进士,终官参议。据“太学今来四十一”,且其母为侧室,暂系于此。堵太学,地方志不见。)
先是“吾妇翁当庚子时,以名法给事锦衣,叙官主阳江县簿,时与外兄童君(注:渭父原配童氏之侄。童氏源出绍兴武勋里李氏,后赘于童岭童正郎家,再徒车头,见《童氏族谱序》P.533 外兄名若野,有《外兄若野翁真赞》P.980)俱在京师。外兄偶为翁道某,……。是岁,翁来家,乃遂以长女见许而赘某,某钗铒之礼,略具而已。”《赠妇翁潘公序》P.546(注:渭岳父潘克敬,其先金陵人,赤乌[238-251]中仕吴为郎,曰乐安公,始徒会稽,详见《阳江簿潘公墓志铭》P.1036) 《潘公墓志铭》P.636
按《明史•选举志》:规定:“子、午、卯、酉年乡试。”“乡试在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试一场。”
渭首次参加乡试,不中。
仲兄潞,“后三年,丁继母苗宜人忧。迄庚子复得应试。而布政使职提调者,故绍兴知府洪公也(注:洪珠,字玉方,福建莆田人,嘉靖七年至十三年任绍兴知府),素忘分,日与兄衔杯,心注焉,而兄竟以痢舁归卫。迨唱名,入诸生,惊问:‘徐生安在?’令卒遍号之城中,而兄竟以是病死,死年才四十。”“死时,嫂童氏火之,拾其骨以归,葬父旁,无子”。事见后追作之《仲兄墓志铭》P.633
“涉冬,出大庾,见庾岭之梅,则多粗理而绛襦者欤。”《梅赋》P.41随妇翁赴阳江任。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
二十一岁。寓阳江。夏六月,婚。得潞兄讣。秋,兄淮至阳江,余随之归,寓广省久。冬,始抵玉山,岁除矣。改春大雪,往岳庙看绿萼梅,诗二首,刻文略。《畸谱》
知县许东望命张天复、柳文编纂《山阴县志》。嘉靖《山阴县志•序》
四月五日“九庙灾”。五月三日,“以修九庙,遣工部侍郎潘鉴,左副都御史戴金等采木于湖广、四川。”《明通鉴》
作《伐木图(时宫殿灾,方采大木)》P.842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冬,徙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七绝》P.341
始得潞兄讣,后追作《仲兄墓志铭》。P.633
作《池中歌》P.141 “某生今年年二十,读书下笔万钧力。明秋研水盛波涛,定知不作寒鳞蛰。”对后年参加第二次乡试表示充满信心。
自阳江归。除夕,抵江西玉山。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
二十二岁。夏,复往阳江,冬复归。《畸谱》
正月初,“人言(玉山)东岳之奇,往观焉”,作《梅赋》。P.41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
二十三岁。科癸卯,北,始一迁居俞家舍。冬,妇翁以代觐(注:按弘治惯例,“外官以三年一朝觐”,定在“辰、戌、丑、未岁。”自上一年之腊月十六日始,分批引见。该年“正旦,大朝之后,方面官于奉天殿前序立;知府以下,奉天殿金水桥南序立,如常朝仪。”见《明史》卷五三及七一。)归自阳江,不过家。予仍赘其家塔子桥。《畸谱》
《初晴看迎春》、《元夕二首》P.215以“明王龙德正中年”,及“年年异县望家园,乡里今年赏上元”系此。
春,为“同学先辈滕子仲敬”作《牡丹赋》P.36 后又作《鞠赋》P.38(注:滕仲敬不见于地方志,而绍兴滕氏极少见,《山阴县志》载:“滕霄,天顺三年己卯科(1459)举人[应天中式]”,早萧鸣凤父萧昱一科。四年进士,官御史。《醉月寻花赋[并序]》P.876 称“滕叟”,以此推测,仲敬或为霄之次孙。渭十九年为诸生,以其行踪,暂系此年。)
是岁,八月,第二次参与乡试,不中举。张天复(1513-1574)则榜上有名。天复长渭8岁。余姚赵锦(1516-1591),亦是科举人。《明史》卷二一O有传。
《下第回,值九日,登坞土山访北庵上人》P.233 以“归家忽已逢重九,聊向高山试一登,舌在何为更问妇,荤除无不是求僧。”系此。
秋,张天复、柳文编纂嘉靖《山阴县志》成。嘉靖《山阴县志•序》
“钱翁楩,解嘉靖四年乙酉(注:是科解元),五年丙戌成进士。与之处,似嘉靖癸卯(注:二十二年),余年二十三四间。”《畸谱•师类》P.1333 时,钱弃官(刑部郎中)归乡学道。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
二十四岁。妇翁自觐得罢归,买东双桥姚百户屋。《畸谱》
沈炼丁父忧归故里,结"越中十子"社。据《朱东武诗集》称,越中十子为:
陈鹤(1504-1560)字鸣野,一字九皋,号海樵,山阴人。荫百户。
钱楩(?-约1551)字世林,号八山,又号立斋。山阴人,嘉靖四年解元,五年进士。
沈炼(1507-1557),字纯甫,一字子刚,号青霞,会稽人。嘉靖十年举人,十七年进士。《明史》卷二一三有传。
朱公节,字允中,号东武,山阴人。嘉靖十年举人。官至泰州知州。
柳文(1514-1574),字彬仲,号少明。山阴人。嘉靖四十四年贡生。后,知都昌县。
诸景春,字应期,号龙泉,山阴人。文懿公(诸大绶)从弟。
吕光升,字尚宾,号对明,一号莲峰,新昌人。选贡。长沙府通判。
萧勉(约1515-1557),字女行,号柱山,山阴人。萧鸣凤长子。嘉靖三十年贡生。
杨珂,字汝鸣,号秘图,又号怡斋,余姚人。诸生。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人。诸生。《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赵锦得中进士。同榜尚有会稽陶大有、上虞徐学诗(《明史》卷二一O有传)、葛桷。
作《豁然堂记》P.997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注:以越中十子社建,暂系于此。)《避暑豁然堂大雨》P.86 “梅候苦歊蒸,幸得五月霁。”(注:时约在五月间。)《新秋避暑豁然堂》P.238 《秋日,避暑豁然堂》P.301
夏,再为滕仲敬作《荷赋》P.40
为同学陈君作《醉月寻花赋(并序)》P.876 “同学陈君,自仲敬滕叟家见某所作四花赋,私悦之”,以梦人语,请渭作。(注:四花赋,除牡丹、鞠、荷外,应包括《梅赋》。)
七月七日前,朱东武弟念东亡。作《闻朱次公讣(朱善书,攻二氏,读书龟山顶,死时近巧夕[念东])》P.208、P.745 以“三十犹未第”句,暂系此。另有《朱次公读书飞来山,群彦过访,携饮塔巅,方拈六韵拟题,雨至,踉跄而下,漫闻次之三首》P.157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
二十五岁。三月八日之巳,枚儿生。是年,兄淮卒。冬,有毛氏迁屋之变,赀悉空。《畸谱》
是岁,闰正月。闰正月甚少,前次在弘治元年(1488),为萧鸣凤生年;上次在正德二年(1507);下次在崇祯十三年(1640)。最后一次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金瓶梅》第75回言明年“该闰正月了。”西门庆做七日期,又与嘉靖二十五年历日相符,故可考其写作时间。见《萧鸣凤与〈金瓶梅〉》P.153
《桃花堤上看美人走马(和青霞君)》P.169似作于是岁春。
夏,兄淮(1492-1545)卒,与杨嫂合葬。“死之前一月,犹与故扶沟知县零陵蒋先生者铸鼎稽山中,蒋一往东阳,及再来,而哭兄于寝矣。”作《蒋扶沟公诗(并序)》P.79(注:淮信道,游四方,遇蒋同归于越。)秋,后追作《伯兄墓志铭》P.632
“其后乙巳,某以卜居为豪无赖所诖误,家殆尽。”《赠妇翁潘公序》P.546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
二十六岁。科丙午,北。妇潘死,十月八日寅也。丧毕,赴太仓州,失遇而返。《畸谱》
山阴知县周俊民侧室李氏亡,作《李氏挽诗(山阴周公侧室。)》P.742(注:周俊民,无锡人,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在任)以“官舍二年春”系此。
八月,第三次参加乡试,又不中举。
十月八日,妻潘氏(1528-1546)卒,终年十九岁。后追作《亡妻潘墓志铭》P.634 “君姓潘氏,生无名字,死而渭追有之,以其介似渭也,名似,字介君。”
《荔枝两首(出新会者名进奉,绝佳,有以小瓮载贩阳江者,到即竞报。其土产稍劣,或邀食,多以蔗随。放猿取高荔,苏公事也)》P.192 “帆樯报荔支,犹忆海南时”,“近日肝肠别,依稀饿采薇。”“几年千里外,一颗百金难。”以上各句,系于此。疑为潘氏亡故后思念之作。
冬,《送张会稽公入觐(石洲公)》P.801(注:张鉴,字汝明,南充人,以进士知会稽,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任,有治绩,擢御史。)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
二十七岁。丁未。《畸谱》
正月,作《周山阴觐而归县》P.308“忽惊迎送事,已隔夏冬期。”“著述书成卷,从横笔遍题,抚绥称众母,学术本吾师。校艺俄矜短,怜才或许奇,君乎每捉耳,某也敢扬眉。”(注:周山阴为周俊民。)
二月,“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开帷送五哥,今日五哥复北上,房空镜暗余轻罗。”《送内兄潘五北上》P.721 《送内兄潘伯海谒选》P.177 “见兄兼念妹,送舅只携甥。”
三月十九日,张天复、陶承学登李春芳榜进士。《浙江通志》
“季先生讳本,弘治十七年甲子春秋魁,正德十二年丁丑进士,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渭始师事先生。”《畸谱•师类》
“廿七八岁,始师事季先生,稍觉有进,前此过空二十年,悔无及矣。”《畸谱•纪师》
六月三日,表姐、萧夫人张氏五十寿辰,作《王母寿诗(王之臣乃母,臣自编世集,索诗)》P.803 “此时定有添筹祝,不放金陵酒似泉。”萧婿应可,时在南国子监,亦来贺寿。寿毕,渭有《送应公子之金陵》P.797 据“赋得西京雁带归”句,自此年秋始才陪岳父母居瓜渚湖庄。《萧鸣凤与〈金瓶梅〉》P.277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
二十八岁。自潘迁寓一枝堂,师季长沙公(讳本)。《畸谱》
“某遂辞翁居东城。然翁以前二事(注:指毛氏迁屋之变及妻潘氏亡故),为某营治,发几为白,而所费金反满中家聘女之数(注:文中言为五七百金之半)。”《赠妇翁潘公序》P.546 自东双桥迁一枝堂居住。
《一枝堂(先生自居,迫近郡学)》P.1060 “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鸟一枝。”(注:先生者,季本也。郡学在今稽山中学。)
有《业师季长沙公隐,舟初成,待泛禹庙》、《冬至雨雪,复泛青田湖》及《他日大雨雪复泛蜻蜓池》等诗作。见P.60至61
是岁,郡守沈■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游之,有《某觞予辈于新复之兰亭。某至自铅山,某至自建阳(注:此人应为李子遂。以万历七年作《送李遂卿》P.109 言:“师事长沙公,今已三十年”,实为三十一年。),并有作,铅、建邻分水关》P.735 《补再游兰亭诗副王翁之索》P.69(注:“王翁”指萧鸣凤。)《兰亭次韵》P.266 以“新觞曲引诸溪水”系此。
会稽县训导林宪迁广东泷水(今广东罗定),作《林先生迁教泷水》P.246 《送林先生掌教泷水(余往年曾至端州,泷水其属县也)》P.286 (注:“二十四年任”。)康熙《会稽县志》卷十八,《职官志•训导》
会稽训导、南昌吴懋臣母九十,作《会稽训吴先生母九十出册索题》P.779(注:“二十一年任”,误,应为“二十七年任”,因其列林宪之后)康熙《会稽县志》卷十八,《职官志•训导》
《一枝堂对雪(是月凡三见雪,而此日独甚。兴致遄飞,笔不能禁。)P.742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1549)
二十九岁。己酉科,北。始幸迎母以养,买杭女胡奉之,劣。《畸谱》
二月,萧鸣凤门生徐阶出任礼部尚书,次年八月加太子太保,三十年十一月晋少保。《明史•七卿年表》
有《送周山阴公判南康(横山公)》P.230 《送周县公量判南康府(职捕盗)》P.806(注:周俊民,见二十五年。)
八月,第四次参加乡试,仍不中举。
渭“旧是论文友”成大器得中武举,赴京会试,作《送女彝武会试》P.171 据嘉庆《山阴县志》:成大器,嘉靖二十八年武举,指挥佥事,历升参将。后另有《寄成女彝守备登州(女彝时寄〈蓬莱集〉,载登州海中蜃景。[省白])》P.219
九月十三日,师季本六十五寿。《与季长沙老师及诸同辈侍宴太平叶刑部先生于禹庙(时老师值生日,叶自太平远来,亦避贺生也。叶与老师昔同官南部。)》P.814
买杭女胡氏,作《纳妾诗》P.187初时似颇相得。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
三十岁。卖胡,胡氏讼,几困而抑之。《畸谱》
《将牧羊,庚戌元旦筮之,得明夷之上六》P.229
《今日歌二首(是年虏寇古北口,入薄都城)》P.121(注:据《明通鉴》,九月初一“谙达悉从出塞,由石匣及张家、古北等口而去。”始退兵。)
作《送李子遂序》P.520 “李君将归建阳,诸同门及渭既以诗送之,请于师长沙公为之序,而复命渭言于终篇。”
《昨见》P.82 《偶也》、《狐粉》P.83 感叹与妾胡氏婚姻的失败。
《送张伯子往嘉兴沈氏读书》P.142 是岁,张天复丁赵安人忧服除,上京谒选,见《张大仆墓志铭》P.1032 故有“伯父今日为我别”句,顺道送子元忭赴嘉兴沈石联(爚)处读书,时元忭十三岁。沈爚,字士明,武塘人,嘉靖四年举人,“凡十上公车不第”。故时应在是岁会试下第归后。其所著《石联遗稿》行于世,见《浙江通志》卷一七九,P.5059
“冬夜”,作《梅桂双清赋》P.43 为贺其外甥、萧鸣凤之子女行、女思兄弟双双入贡而作。绍兴中梅大溇萧氏故居扁额为“拔贡”。《山阴县志》独缺嘉靖三十年贡生姓名,暂系于此年。“有若长春丈人,强记多闻,既淑其子,又谷其孙,倾橐聚帙,缓新急陈”,可证萧急于完成《金瓶梅》,而暂缓《玉娇丽》之作。《萧鸣凤与〈金瓶梅〉》P.257
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
三十一岁。寓杭玛瑙寺。湖州人潘某之借读所,伴其读,饭我两月。后余稍负之,悔。《畸谱》
正月十三日,锦衣卫经历沈炼因上疏严嵩十大罪,“上大怒,搒之数十,谪佃保安。”《明通鉴》、《明史》卷二O九,《沈炼传》作《保安州(寄青霞沈君)》P.216 慰问之。(注:保安州在今河北怀来新保安。)
萧女行、女思兄弟入南太学求读。自是岁,张元忭往大溇萧家塾中读书。《山阴萧氏家乘序》见《萧鸣凤与〈金瓶梅〉》P.437
“嘉靖辛亥,余读书于钱塘之玛瑙山寺,寺西近岳鄂王祠。”《四书绘序》P.521 “嘉靖辛亥,渭既交于湖归安(注:今湖州市)潘君釴时谊。”《严烈女传》P.1045
《答赠王君》P.148 “十日大雨不出门,闻说王郎至南国”,“玛瑙山中君卜居,年来归计复如何?”
《赠秦守道(号冰玉山人)P.240 以玛瑙寺近初阳台,“知余欲与为邻舍”,系此。
“往寓杭时,则闻门下作法事于西陵”。“以不知其何法事,故多相问讯,始得之。”《答钱刑部公书》P.1020 是岁秋曾作《阴风吹火篇呈钱刑部君附书(八山)》P.113 “侧闻公远临江浒,普荐国殇,补化理之不及,超沉沦而使脱。”(注:其约亡于是岁冬大雪时,在秦望山之半岩,后称此岩为“钱公岩”。钱刑部,钱楩,号八山。西陵,今萧山西兴,地处钱江畔。)
约是岁,山阴中梅萧鸣凤兄云莱子女臣(翊)亡故(约1513-约1551),终年三十九岁。《草诵(并序)》P.588 “王懋新自剡携小草八九叶,悬于空中,凡五年不甚丛生,而亦不死,暴烈日中,愈青畅,相沿名仙草。予攘而得之,戏为之诵。时酒酣哭萧女臣,作挽诗,故末句云。” (注:此草俗名“九死还魂草”。女臣生卒年据萧鸣凤罢官归,女臣“十六七岁”推定。王懋新见《王君传》P.627 疑为会稽王德,万历元年贡生。)“久之渭追志母、兄、妻,而女臣于渭为好兄弟也,因志女臣”,作《萧女臣墓志铭》P.634
作《那鉴(辛亥十月十二日,云南遣吏迎余姚赵都御史锦者为予道此。其人名杨时学。)》P.1044(注:据《明通鉴》:云南元江士舍那鉴之乱,始于二十九年,平于三十二年,此篇可补《明史》之不足。时命赵锦清军云南。)
《送御史大夫赵君节镇川贵》P.822 送赵锦赴云南任。
送沈炼同学章世植“建平授经之行,序一言于诸赠诗之首。”作《送章君世植序》P.517(注:以“吾乡沈先生炼,故锦衣经历,以言事今徒保安为布衣者”句,沈炼在保安为嘉靖三十年正月十三日至三十六年九月十三日被杀,此序应作于这段时间中,今暂系于此。)
“霸州王先生以进士出推绍兴三年,抱册而上,上而复来,来不逾月,又复召为兵部武选主事。”作《送推府王公序(代)》P.527(注:王先生,名遴,嘉靖二十七年出任绍兴推官,见乾隆《绍兴府志》卷二六,故系此。但不明代何人作。)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
三十二岁。应壬子科。时督浙学者薛公,讳应旂,阅余卷,偶第一,得廪科。后北。初夏赴归安。潘友招,图继我耦,后先以三女,余三忤之,上文云悔,悔是也。是时移居目莲巷,与丁子范模同门。《畸谱》
“嘉靖壬子二月,后学武进薛应旂视学绍兴。”薛应旂《告阳明祠文》见嘉庆《山阴县志》卷二一“渭为诸生时,提学副使薛公应旂阅所试论,异之,置第一,判牍尾曰:‘句句鬼语,李长吉之流也’。”陶望龄《徐文长传》P.1341 薛改绍兴新建伯祠为阳明先生祠,《新建伯遗像(阳明)》P.228
《吕礼部再灯上元(时吕从杭归,值二月望,而再举灯燕。)》P.792 (注:吕本,[1504-1587]余姚人。嘉靖七年举人,十一年进士,二十八年二月入阁,上年十一月晋礼部尚书,见《明史•宰辅年表》。)
《咏冰灯(荆川公韵二首)》P.782(注:时在二月十五夜,吕本再举灯宴之时,唐顺之、薛应旂、季本、王畿和徐渭均参与。)
《壬子武进唐先生(注:唐顺之[1507-1560],嘉靖八年状元,时任南京兵部主事,《明史》卷二O五有传。)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至柯亭而别,赋此(时荆川公有用世意,故来观海于明,射于越圃,而万总兵鹿园、谢御史狷斋、徐郎中龙川诸公与之偕西也,彭山(注:季本)、龙溪(注:王畿)两老师为之地主。荆公为两师言,自宗师薛公(注:薛应旂,亦武进人)所见渭文,因招渭,渭过从之始也。)》P.66
《送王先生云迈全椒(龙溪老师)》P.228
三月初九,萧鸣凤门生徐阶“兼东阁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明史•宰辅表》、《明通鉴》。
据万历《绍兴府志》:“武进薛应旂自负少[师]许可来视学,独表其(萧鸣凤)墓。”
三月底,为商讨作《墓表》事,徐渭陪同萧鸣凤有杭州之行。行前,在绍兴瓜渚湖庄应草拟过《墓表》稿,渭作有《王子(别字文野)》P.369 “树盖为庐草作裀,横桥断浦绝比邻。郊原十里平如掌,惟许琴书伴此身。”至杭,薛应旂宴请时,渭又作《筵中漫赠王良秀笔史》P.201 “囊琴三尺余,投我主人居,老叟能称隐,诸郎总解书。夜深时唤酒,春尽共骑驴,去到西湖上,梅花带雪舒。”以“梅花”称《金瓶梅》,“春尽”岂还有雪?雪,白也,以喻“亡故”之意。见《让萧鸣凤重见天日》,《萧鸣凤与〈金瓶梅〉》,下两段同。
为活人作《墓表》,着实让薛为难,何况干系重大。自杭归,渭作《与王山人对语》P.235 “曾许凤雏应不忝,由来龙性本难驯。久知世事只如此,且借清樽一洗尘。”作为宽慰。“凤雏”指徐阶。以“借”言,应在瓜渚湖庄。又作《王山人丹房》P.184 丹鸟为凤的别名,“红颜药正黄”,丹黄为点校书籍用的两种颜色,故“王山人丹房”,即萧鸣凤之书房。
时,渭又作《春野图》P.164 “北门之外多佳丽,白水茫茫绕天际,中有幽人春野翁,摘荷采茭纫衣袂。春野读书曾万卷,只今一字不欲看,只将元气手中调,不许红尘眼中散。昨者铸鼎炼九还,吾欲从之乞一丹,青牛在田不肯语,轻蓑大笠天将雨。”前四句描绘瓜渚湖畔自然景色及生活环境,对萧以“春野”别称:故后称表姐为“春姐”;中四句表明《金瓶梅》已完成,《玉娇丽》正在写作中;后四句则说明昨自杭归来,欲借《金瓶梅》一读,未得书稿保管者,萧婿应可的许可。“青牛在田”,疑应可生于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也说明《墓表》以“田肯播”代应可,在杭时应已商定。
“夏五月,(潘釴)书来,且曰为君求得继室于釴县(注:归安)双林乡(注:今湖州市双林镇),实严翁某长女”,至归安严家,翁许之,“及察其动止,顾私独以其騃也,固谢之。”《严烈女传》P.1045
游道场山(在湖州西南),作《道场山赠云栖禅者》P.215
六月三日,表姐张氏五十五岁寿,作《王母诗》P.151 “今朝王母芹宫住,特遣孤儿看春姐”。为萧女思、女行已入太学的最早记载。因借阅《金瓶梅》未果,渭仅派8岁枚儿前往贺寿。“当年有母饭贤者,断发莝荐秣其马。”写张氏对萧鸣凤的恋情。“长来提笔解分书,更喜逢人和诗句。”言张氏对书法及诗的情趣。“从此有钱不买田,半为诗人具鸡黍。”说明当时经济状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史料。“何妨再话五十五”句,指明为张氏五十五寿诞所作。
《送俞府公赴南刑部三首(并序)》P.57 “使君始至,闻新昌吕生光升称文藻,则召见,继又问山阴有谁氏,则谬召渭又见。” (注:俞府公,系俞宪,无锡人,嘉靖二十七年谪任,至三十一年。见乾隆《绍兴府志》卷二六)以“仁主惜人命,当秋急司刑,乃思股肱守,在郡操持平。”时应在是岁秋。“命下事结束,仆夫前抗旌,此时鸿雁飞,桔柚亦已荣。猥蒙知识私,念疵增怔营。”似对渭曾有所帮助。
八月,第五次乡试不中。“壬子季秋,予既被弃,涉江东归”,“夕发西陵(注:今萧山西兴),日高造阈。渭既登一枝之堂(注:此时尚未迁目莲巷。)俯而拜母。”“又予视发,玄绸白希,远窥不得,逼视始知,不审其变,在何岁时,岂以兹秋,谓予忧为?”《涉江赋》P.35
是科,上虞陈王政中举。《浙江通志》卷一三八
八月,萧鸣凤65岁生日前,接徐阶来书,《墓表》之事已落实,萧以“欣欣子”名,作《金瓶梅传序》。见拙作《萧鸣凤与〈金瓶梅〉》P.295
九月,萧鸣凤连襟何鳌出任刑部尚书。《明史•七卿年表》(注:何鳌,字巨卿,山阴峡山人。正德八年举人,十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父诏,父子并赠太子少保。)
是岁,会稽县训导、南昌吴懋臣因母已九十四高龄,辞归。作《送吴先生序》P.919 《送吴学师奉其母太君还南昌》P.780(注:据康熙《会稽县志》,其任于二十一年,但排于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之后,疑“一”应为“七”,替任者罗礼三十一年任,故列于此年)
《吴学师为白贲将军索赋敕书楼(楼在南昌,以孝行得褒书。)》P.815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
三十三岁。《畸谱》
元旦日食,南京御史赵锦谓权奸乱政之应,弹劾严嵩,下诏狱,搒四十,斥为民。《明史》卷二一O
二月十三日,岳父五十寿,作《赠妇翁潘公序》P.546 叹其岳父:“使在洪武时,封侯何足道哉!”
“嵊县吴公,治有恩惠,时麦秀有多至三歧者。”“尹君、周君,不远数百里,令渭赋之,于是渭赋。”作《瑞麦赋(并序)》P.874 以自注:“是年正旦日食”系此。吴公,即知县吴三畏。其上年夏莅任。此时未到一年。
六月九日,休宁富溪程汪(1502-1553),字公度,号潜庵,卒。其孙百谷来乞铭,“见公之孙,朴而有礼”,遂作《程处士墓志铭》。P.1133
倭自闰三月登岸,至六月中,温、台、宁、绍、杭、嘉、苏、扬、淮七郡各州、县、卫、所,被其攻破焚掠者凡二十余,留内地三月,饱而去。《明通鉴》
“经涉春夏,贼所当无不应手碎者。东南万姓,赖以全活。渭以孤远,每思一致缁衣之情,而不有路。会公入府城,诣提督,府中学士大夫若诸父老子弟,知与不知,望见将军麾盖,感激有涕下者。渭于是仓卒集里閈同声稍知歌咏者六人,各著篇以颂”,作《赠俞参将公(并序)》P.789 (注:俞大猷,《明史》卷二一二有传。)
《……癸丑冬,徒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七绝》P.341以悼亡妻。
浙江督学副使、武进薛应旂完成《静庵萧先生墓表》:“先生卒之二十年,其门人武进薛应旂以视学过先生里第,拜遗像,而寻宿草之墓焉。勉、饬以墓未有表,遂嘱之。”以《墓表》称其亡于“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则该文应完于是岁。见《萧鸣凤与〈金瓶梅〉》P.423
是岁,其友陈海樵五十,建成息柯亭(在今塔山)、曲池(在今第六医院),作《海樵山人新构二首(息柯亭,亭北有清啸台。)》P.56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
三十四岁。《畸谱》
《送薛鸿胪左官袁州》P.188(注:“兴牵春水雁,心断早朝鸡。”薛应旂离浙,时在春日。“先生至以全浙无一生可与语,独庶几于某焉。”《奉督学宗师薛公》P.455)
萧鸣凤因薛应旂作《墓表》之谊,亦往杭州送别,渭作《答赠王山人济川》P.754 萧离杭时,渭又作《钱塘送王间川》P.348 “别后长须已皓然”,时萧须已全白。“真愧相知十五年”,自嘉靖十九年始。《萧鸣凤与〈金瓶梅〉》P.232(下段同)
薛应旂《方山先生文录》由东吴书林刻印出版,作《涵叔往常州索诗当饯》P.264 “宜兴谷雨正新茶,掌故先生况倩家。”自注:“倩见杨雄《方言》,毗陵关神祠内有僧守松狂草碑。”以此喻《静庵萧先生墓表》。《墓表》在《文录》卷二十一《墓表•墓碣铭•墓志铭》之首篇。(注:谷雨在万历十年九月公历改历[1582年10月5日改为15日]后,为4月19日或20日,改历前应为9日或10日。此年三月初一为4月2日)
梅雨时节,萧鸣凤为季本七十寿,刻印出版其《诗说解颐》,由渭代作《诗说序》P.521 “会稽季先生所著《诗说解颐》凡四十卷,吾取而读之”,“吾读之解颐焉,因为之刻,刻成而请序,遂序之。”(注:会稽季先生为季本。从《序》看,疑为代山阴萧鸣凤作,为季七十寿,故暂系于此年。)《萧鸣凤与〈金瓶梅〉》P.310
并作有《蛙声》P.294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记述他听萧讲述《金瓶梅》故事(时书稿疑在季本处,其以“廿公”之名作《跋》约在此时)。同时作有《鸡声》、《蝇声》、《蚊声》P.293-P.294
秋,白鱼潭张叔学(《金瓶梅》人物孟玉楼原型王张氏之弟)六十寿,往贺,作《寿张叔学》P.267 以“船归菱面叶田田”,“手摘红鲜入绮筵”系此。
九月十三日,季本七十寿辰,作《奉赠师季先生序》P.515 “嘉靖甲寅,先生始周七十,适远游同门某等谓长侍者或有所见闻于师,则使渭叙言以祝于家。”《书札》P.1304 “适会令婿于季宅,因知吾丈留神于区区,感何可喻!”(疑为致萧鸣凤书,婿即应可,为祝季本寿而来。)季本以“廿公”之名,为《金瓶梅》作跋约在此前后。《萧鸣凤与〈金瓶梅〉》中《廿公——会稽季本》
渭应萧鸣凤连襟、刑部尚书山阴何鳌之请,代刑部作《刑部题名记》P.1000(注:刑部之有题名,始自白昂[弘治六年八月至十三年五月,任刑部尚书];万镗复修之,但未及记而迁吏部,[其为嘉靖三十年三月任,十月改吏部。]何鳌三十一年九月任,至三十五年十二月致仕。)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
三十五岁。乙卯。阮公讳鹗视学,以第二应科,复北。《畸谱》
“今年春,宛平沈公始以才高,自大名改判吾府,职水利,兼治盗贼。不旬日,移摄余姚。”“渭表弟祝子某,公所延以师其子者,来委渭序言于诸士人之首,故渭有感于时事,而慨公之不可留也。”作《送沈公序》P.518 后作《沈府公尊君中舍挽章二首(中舍君官御史)》P.174
五月五日,“川沙洼倭贼流劫昆山、石浦等镇,佥事董邦政、游击周藩引兵追击,遇伏惊溃,藩被创死之。”《明通鉴》卫使白濬以“轻动”获罪,徐渭作《代白卫使辨书》P.466 对该文的评价:“何公鳌。先舅某与季师过杭,何谪参议归,住西兴驿。夜饮,师出《代白濬书》,读之,曰:‘西汉文字也,好如萧子雝’。”《畸谱•纪知》(注:西兴驿在萧山钱塘江南岸,隔江与杭州相对。)
“予尝追忆季夏时(注:《明通鉴》载:皋埠之役在六月七日),君(指吴成器)独驱遁贼百人陷皋埠泽中,其后,府中诸公与之持久,余短衣混战士舟中,观形势知其必败,乃策战守二事,草既具,复投诸匣中,叹曰:‘儒哉,儒哉,独无耳目人耶?’”《陶宅战归序》P.529(注:“然雅好结名士,居常策马驰袜首十数过王山人家,论时事,故山人以其战归也,谋余言以赠之。”王山人,萧鸣凤也。此文言及萧曾于“往冬”“挟策叩辕门”,论抗倭事。松江陶宅之战,在是岁八月初。谋划高(皋)埠之战有《拟上府书》P.461(注:吴成器,休宁人,嘉靖三十二年任会稽典史,因战功,擢会稽通判,后罢归。《明史》卷二O五,附《曹邦辅传》)。
《友人索赠刘府公以剿寇受赏》P.778(注:刘府公,刘锡,鸡泽人,三十三年任,三十四年离任。)以皋埠一战有功受赏。《明通鉴》
八月,第六次乡试不中。邻居郁言榜上有名,后嘉靖三十八年成进士,任颍上知县。《浙江通志》、嘉庆《山阴县志》
《送同府潘公入觐(潘公陪赴科诸生宴,时谬期渭,罢归,至是送公入觐)》P.779(注:潘公,名梅,顺德人,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任绍兴府同知。见乾隆《绍兴府志》卷二六。时知府刘锡调离,新任知府李侨未莅任,代为入觐。)
与吴兑在绍兴教训诸大府属兵四人。见《赠吴宣府序》P.539
深秋,上虞陈王政第二次上京会试,作《送陈君会试》P.131 “为君留却花三载”句,说明其首次会试失利,故系于此年。按《浙江通志》卷一三八,此人未中过进士。
十月作《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颈汗尚泚,余为泣数行下,时夜天大雨雪》P.342 “黄金小钮茜衫温,抽摺犹存举案痕。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十月,“庚寅(二十九日),杀前任总督南直、浙闽等省都御史张经、巡抚浙江都御史李天宠,并及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明通鉴》。
十一月,“贼由上虞渡曹娥江,犯会稽,典史吴成器引兵遮击之,禽斩三十余人。”《明通鉴》
“时乙卯冬仲既望也”。作《龛山之捷》P.1294
《龛山凯歌(为吴县史鼎庵)》P.339
作《会稽吴侯生祠碑》P.614 赞吴成器抗倭之功。(注:据康熙《会稽县志》载:“祠在开元寺[今市人民医院],再建于曹娥江蛏浦、陶堰。”文中言:“今曹娥江其一也”,可见应迟于开元寺之祠。现暂系于此年。)
冬日,大雪,作《雨雪十首(和韵奉酬季长史公)》P.861 《徐渭集》缺两首。诗中有“何处取将春意看?”句,说明季本已读过《金瓶梅》,而渭想读而未见到。从“春意”来看,原书稿已有自然主义的性描写。以“东郭先生”称萧鸣凤,并记其雪天趣事。时萧避倭乱于山区。《金瓶梅》书稿埋于大树底下。《萧鸣凤与〈金瓶梅〉》P.311
十二月十四日,“官军合攻乐清之贼于嵊县,歼之。”《明通鉴》
嵊县令吴三畏筑城始于上年,终于此年,《应吴嵊县筑城》P.205,据诗中“骄夷莫轻入,清夜听传旌”句,应作于嵊县之战以后。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
三十六岁。《畸谱》
正月初二,福建倭流入浙江界,留守官王伦督容美土司田九霄等扼之于曹娥江,不得渡,还走。官民追及之三江民舍及黄家山等处,歼之。《明通鉴》。
《吴使君(鼎庵)马》P.116 “使君侍其尊君判郴州,就应募,从征麻阳,得此马。至是为会稽典史,数乘之搏倭寇,进止常会人意。其在白米堰射中贼额,二十步内,贼从东趋刺左胁,时手尚占弓矢,马不辔而西驰,事尤奇异。一日余过官舍,令出马视之,四顾而立,为之爽然。” (注:吴使君,为吴县人史鼎庵。按此,史[《会稽县志》记载为朱自强,蒙阳人,三十四年任]已替吴成器为会稽典史。吴擢浙江布政使经历,适父丧应告丁忧,胡宗宪奏请夺情留任,擢绍兴通判。)
作《晚映堂中歌(书某君花障子,时予有远行)》P.148 据“屋角春寒栖暮鸦”,“明朝佩剑千里行”句,时在春寒,且渭春日远行仅有武夷一次,故系此。另有《姚崇明晚映堂》P.270 姚为渭之“邻舍”。姚崇明为姚姓曾官崇明者,但未见志书。
正月,“往延平(注:今福建南平)滞内兄(注:潘涛,字子起)官署。”《春祭先墓文》P.658
“予素慕武夷之胜,因内兄潘君丞顺昌之属驿,籍其仆马,往游焉,遂得友余君于顺昌。”《送余君(有序)》P.742 (注:此诗作于数年后,余来绍游览,将别之时。)
此为首次游武夷,从诗作可明线路:《日暮进帆富春山》、《七里滩》、《发严州,舍舟登陆,纵步十五里,憩山麓丛榛,远眺江中怪石》、《将至兰溪夜宿沙浦》、《江郎山三片石高顶,树生沉香,人或拾其朽落。又有小池雾雨,鱼辄飞去,人相传鸟衔游鳞向啄,坠子生长》、《早发仙霞岭》、《自浦城进延平》、《夜宿丘园,乔木蔽天,大者几十抱,复有修藤数十寻,县络溪渚》P.61至63、正月《十五夜,抵建宁(注:今建瓯)通都桥玩月》P.780、《夜宿通都桥(桥长数百步,上构屋百楹)》、《十六夜宿叶坊(注:今建瓯西北崇溪西岸叶坊村)玩月》P.173 《湆澹滩》、《泛舟九曲》、《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P.64至65 《送丁子范(时予方入武夷)》P.350 《入武夷寻一线天,道中述事二首(得岩妪,乞茗)》、《武夷一线天》P.344
《言游武夷道中,抚景因忆往年尚宾吕君天台之约》P.221 《泊舟武夷之五曲,谒紫阳精舍,憩大隐屏,复过仙人掌,抵其颠天游观中远眺》P.217 《顺昌道中新晴》P.172、《大王峰半壁,闻人语,见炊烟,众以为仙,予疑是道流悬栖张垓尸解之洞》P.172
《顺昌诸友约陪游武夷,后俱不赴,道中追忆》P.815
《题内兄家所藏画鹿一篇(时予游武夷,寓其驿署)》P.721
《二月十三日,自顺昌返越,复过延平,宿剑潭》P.217 《延平津》P.115 《谒延平先生祠(先生少时往往醉驰健马)》P.172
三月,俞大猷代刘远任提督、浙江总官兵,兼辖苏、松诸郡。《明史》卷二一二《俞大猷传》
《送诸翰君北上(南明)》:“太史有光辉,移家向帝畿。”P.755 (注:诸大绶此年三月十八日得中状元,迁家北京。)
“某小子独于前年(指嘉靖三十五年)春,始谋一侍讲席,既附舟以行,又以溃寇萧显自松江走乍浦,大战海宁,关市戒严,乃复自杭返越。”《奉督学宗师薛公(注:为薛应旂)》P.455
四月二十三日至五月初,“浙西柘林、乍浦、乌镇、皂林间,皆为贼巢,先后至者二万余人。”《明通鉴》
严氏女亡,作:《宛转词》P.171 《湖严氏有二女,其翁以长者许渭继室,渭自愆盟。顷闻为海寇断其翁臂,二女俱被执,旋复放还,便已作宛转词怜之。后知其长女被执时,即自奋堕桥死,幼女放还亦死,因复赋此。宛转词中覆水句,正悔愆盟也》P.172 又作《严烈女传》P.1045
此战,彭应时阵亡(嘉庆《山阴县志》传中记为三十七年,误)。作《彭应时小传》P.628(注:彭,山阴人,渭曾从其学剑,见嘉靖十四年。)
五月二十日,“倭解桐乡围,以徐海之听抚也。”时“巡抚阮鹗在围城中”。《明通鉴》新昌吕正宾(名光午,一名文,字正宾,号四峰,别号长离),“督抚阮鹗困桐乡,午单骑破围,杀倭数百解围。阮欲官之,不允,遂赠米五百石,光午全部分给当地饥民,仍以空橐而归。”《新昌县志》第十三编《人物》
为正宾兄寿,渭赴新昌。途中作《清风岭》P.239 在新昌有《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P.126 “解刀赠我何来者?断倭之首取腰下,首积其如刀有余,为寿兄前人一把。”《赠吕正宾长篇》P.113 《瑞荆篇为新昌尚宾吕君乃弟赋》P.780 后,又有《赠吕山人》:“不知天姥山中客,十载关门傲长官”。P.339(注:吕之去职,与长官不和有关,故前诗中有“吕君何不持之向燕市?”之劝。)“吕山人刻续稿成,使其弟尚宾持送予,使论序。”作《吕山人诗序》P.901(注:吕山人,名光宇,字用宾,系正宾兄。)
在新昌,另有《赋得渔人网集澄潭下二首》P.299
《丙辰八月十七日,与(丁)肖甫侍师季长沙公,阅龛山战地,遂登冈背观潮》、《十八月再观潮于党山》。P.65
九月,绍兴通判吴成器母八十寿,作《赠吴通府公母夫人序》P.943
冬日,作《与吕君》P.1018 寄正宾。“夏间幸得一挹丰神”,“继惠鳞腊百头,兹复以薰桔百饼,兼之佳诗。到时值雪下。”
冬日,在瓜渚湖庄读完《金瓶梅》书稿。作《山水》P.1313 “野夫偶读《宣和谱》,为写寒塘雪霁图。”以《宣和谱》隐代《金瓶梅》。《萧鸣凤与〈金瓶梅〉》P.356
“上海诸先生始以治毛氏诗得岁贡,授学官,历教余姚、山阴两学官,生徒千余人,有效验,遂移教授荆府。”《送诸先生序(代)》P.522 (注:嘉庆《山阴县志》载,“诸应潮,上海人,嘉靖三十年任教谕,”三十五年离任,“府志作‘应朝’。”据“予视县久知其人”,系代山阴知县叶可成作。叶,吴江人,三十二年任,三十五年离任。)
十二月,萧鸣凤连襟、刑部尚书何鳌致仕,归山阴。《明史•七卿年表》。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
三十七岁。季冬,赴胡幕作四六启京贵人,作罢便辞归。《畸谱》
正月十三日,“改巡抚浙江阮鹗于福建,其浙江巡抚命总督胡宗宪兼理,从赵文华之请也。”《明通鉴》
春,“授经陈平湖县中”,故未亲祀。《春祭先墓表》P.658
作《送山阴李公序》P.545(注:李用荧,高唐人,三十五年十一月任,三十六年二月“为御史所诋,将诣部受改”,在山阴为政仅三月,渭“以公之命往授经于平湖”,始归,道中遇李一行。应侄子骏之请,作此序。)并有《送李县赴调(养虚公)》P.823 以“公道于今何处求”为其叫屈。
三月四日,胡宗宪进兵舟山岑港。此前,渭作《拟上督府书》P.463,策划岑港之役;此后,又作《代祭阵亡吏士文》P.656 《代祭许通判文》P.656(注:许通判,名元祥,鄞人,南京兵部尚书张邦奇之婿。嘉靖十七年与胡宗宪同科进士,其知寿光,胡知益都。时胡提师驻四明,遇许弟,知其亡已逾年,“官不过判府,年仅跻六十。”由渭代作祭文,命县祭之。)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
156
人次 历史访问
01374395
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