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文人之妒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发布时间:2007年2月11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梅桑榆


                                                    文人之妒 
 
    
    皇帝作家曹丕有言:“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可见咱中国的文人,早在三国时期之前就有相轻之病,而此病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文人犯之。文人之间如何相轻?无非是我瞧你那两下子不咋的,你瞧我的文章没水平。有的人只在心里轻之,有的人则要溢于言表,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而后快 。

    文人相轻,虽然会闹出种种不快,不利于文人之间的团结,或是因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而夜郎自大,影响自身提高,但也并无大害。著书撰文本来就是单兵作战、独立操作,你写你的,我写我的,你看我写的不行,并不就能代表读者也认为我写的不行。何况敢于轻视他人作品的人,也许真有过人之处。然而,文人一旦嫉妒起来,问题可就大了。

    文人之妒,也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逃不出东方式嫉妒的模式,那就是无权者施尽手段拆被嫉妒者的台,有权者利用权力把被嫉妒者整垮。若被嫉妒者远在他方,又与自己素不相识,不过是写写文章贬之骂之。比如易中天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座走红,便被人贬之为“混嚼”“说大书的”,更有人骂其比杀人犯罪恶还大,因为他伤害了别人的灵魂,云云。不在一地,嫉妒之火难以烧得很大,且易熄灭。若是被嫉妒者与自己同处一地,甚至同一个单位,嫉妒者的妒火便会熊熊燃烧,经久不熄,并且也有了用武之地:或说其高傲,不把领导、同事放在眼里;或说其孤僻,一般人很难与其相处;或说其个性太强,我行我素,领导无法驾驭……总之是在性格和人品方面将其妖魔化,有成就的文人,大多是不合流俗、个性鲜明之人,经过如此这般的宣传描绘,也就让人们觉得此人青面獠牙,而嫉妒者也就达到了孤立其人之目的。

    然而,真有实力的文人并不怕周围人的讥贬与孤立,其作品发表、出版产生影响,靠的是作品本身和广大读者。于是嫉妒者便另施高招,战国时期的上官大夫谗毁屈原,庞涓陷害孙膑,秦朝的李斯除去韩非,都是中国历史上因嫉妒而借刀杀人的故事,而爱好文学的隋炀帝杨广杀掉诗才胜过自己的薛道衡、王胄,则是直接除去被嫉妒者的例证。当今社会虽然无论是“借刀”,还是“操刀”,都不大容易让被嫉妒者消逝,但有人仍可靠向上司进谗言、打小报告而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某地一作家,因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被上级作为当地文联主席的人选,嫉妒者先是单独出马,向领导告状,后又联名写信给上级机关,说其有政治野心、藐视领导、人品卑劣等等,终于把好事搅黄。至于手中握有大权的嫉妒者,只要采取打击压制的手段,令他在一亩三分地上永坐冷板凳,或令其反复品尝遭受挫折的滋味,为其创造种种不利于写作的环境,以挫其锐气,灭其雄心,逼其放弃追求,也就达到了目的。

    不过,文人乃是靠作品名世,也即靠创作实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嫉妒者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只是对意志不坚强或缺乏才气者有效,对于愈挫愈奋且具有出众创作才能的强者来说,种种打击压制,反而会不断激发其创作动力,为其提供创作灵感,使其自强不息,向着即定的目标奋发进取。嫉妒者的手段,对这些人来说,反而变成了一种激励和鞭策;而对于成就卓著者来说,则如同用打火机去焚泰山之石,不但无效,反而贻笑大方,这恐怕是许多嫉妒者最初没有预料到的。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69人次   历史访问01374306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