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書法延綿地----雲門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三桐斋
 

                                書法延綿地

                                            三桐斋

 

  以九州之大,難以找出如平水雲門的書法起始延綿。作品也好,書論也好,他地俱難匹也。

     第一當然要算書祖李斯的刻石。李斯小篆是神品,大篆是能品(唐張懷瓘評),書同文的主要策劃者,秦皇巡遊碑擬寫者。秦始皇駕六龍奔馳道,帶來兩大書家,還有一個是趕車的中車府令趙高,當時趙高是始皇少子胡亥的老師,身兼獄律令。幷世而三的還有一個太史公胡毋敬,專管天文望氣,而秦皇東巡一個主要任務是泄東南的王氣,不能沒有他。但史書沒有記載隨行,只能臆想。李斯腰斬後,趙高慫恿二世到始皇立碑七處,另立小碑或在大碑附勒,文字就出趙高之手。如果再上溯,勾踐越王劍上的銘文,那是鳥文,那時書尚未成法,只能說導書之源。故會稽雲門的書風,起始最早,延綿最久。

   琅琊王羲之是書法世家,上幾代即負重名,到右軍出類拔萃。寫蘭亭禊帖時,王獻之八九歲,是個童子,只知道玩耍。他的母親郗氏,名門閨秀,知書達理,有父母雙方幾代的遺傳因子,有上面四個知書同胞兄長和眾多從叔伯從兄弟,耳提面命,耳濡目染,再加上王子敬的父執如謝安郗超羊欣,都親授批評,先天後天自不一般,故得以“二王”並稱。曾隱居過平水陶山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說:“比世皆尚子敬書,元常繼以齊代,名實脫略,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與梁武帝論書啟》)。就是說,兒子聲名遠遠超過老子,有點名實脫略,當時的評論家如現在一樣,好走極端。陶弘景深於道,深於醫,深於藥,自然也深於書,舉世滔滔,獨立己見。在第二篇的《論書啟》中,充分肯定了小王,認為大王在“失郡告靈不仕以後,略不復自書,皆使比一人,世中不能別也。見其緩異,呼為末年書。逸少亡後,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書,故遂成與之相似,今聖旨標題,足使眾識頓悟”,可見,梁武帝亦深於書,他標題大王末年書是有人代筆應付,這是獨立見解。他自己有《古今書人優劣評》,三十二人中子敬排在第十:“王獻之書絕眾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乃父書排在第二,說“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北朝高僧竺道壹受帛道猷之邀遊越,郡守王薈為他建造嘉祥寺,估計不是為了聽佛法,而是為了切磋書藝。王薈也是書法史上有名人物,道壹和尚是北魏碑銘赫赫人物,兩者惺惺相惜,北碑南帖,俱開當時風氣之先。

     南朝劉宋,謝家出了個康樂公謝靈運,開闢山水詩,與武陵陶淵明的田園詩,各擅勝場,與從侄謝惠連來雲門吟唱,其書法得舅氏王獻之之所長,書法秀傑,為世所崇,可惜字跡早已絕世,現在講不清楚。

   到了隋朝,煬帝對王獻之的六世孫智永和尚的書藝說“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智果是會稽人,智永的弟子,為隋煬帝未登基上過《上太子東巡書》。智永在雲門寺的得意弟子還有出家的從侄慧欣,雲門寺一度改為永欣寺。智永的三十年不下樓、鐵門限、退筆冢早已婦孺皆知。智永還有將祖上蘭亭集序傳缽弟子辯才,傳家之寶卻為蕭翼賺去。智永還有弟子虞世南,親承乃師傳授,妙得其體,唐太宗欣賞其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後來成為初唐四家之一,死後葬在昭陵附近,迎接禊帖入昭陵。說雲門為隋末唐初的書藝中心,當不為過。

   到盛唐,當時書家張懷瓘作《書議》一卷,分書體來評隲人物,二王可說並駕齊驅。初唐書體行時真行章草,真書是“逸少第一”“子敬第四”,行書是“逸少第一”“子敬第二”,章草是“逸少第五”“子敬第七”,草書是“子敬第三”“逸少第八”。他又說:“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執行草之權,父之靈和,子之神駿,皆古今之獨絕也”。一共四八三十二人,二王均佔據要津。在唐太宗獨尊大王以後,此乃中允之論。張懷瓘《書斷》中,把二王書作俱列入神品,好到不能再好。單此,雲門與蘭亭已可成雙璧。

     中唐時候,會稽雲門徐浩書,被宋人朱長文的《續書斷》評為妙品,同入妙品的還有徐浩的父親徐嶠之,朱長文之詳細說明如下:

     徐嶠之,字惟岳,會稽人。父師道,字太真,少有至行,不干仕進。...及終,謚曰文行先生,賀知章為之作銘。太真精於翰墨,嶠之能承之,以世名家,尤純孝積學,狄梁公、魏齊公、姚梁公交辟之。嘗面誚張易之,而佐佑五王,迎立中宗,不自以為功也。歷趙、湖、洛州刺史,卒於官。正書入妙,行書入能,遒媚有楷法。姚崇母之墓、湖州《孝義寺碑》,皆合作者也。嘗進書六體,手詔答曰:得進書甚可觀覽,回鸞顧鵲,墜露凝雲,雖古人臨池懸帳之妙,何以過此。子浩字季海,受書法於父。少而清勁,隨肩褚薛,晚益老重,潛精羲獻。其正書,可謂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唐之工書者多,求其三叶嗣名者,惟徐氏云。...子峴,又善工於行草。

   《續書斷》還介紹道家司馬紫微也是書家,“善篆隸”。鄉賢賀知章的《龍瑞宮記》寫在陽明洞天,賀宅千秋觀在離雲門不遠的鏡湖上,流賢李太白,王維,綦母潛都是有名的書家。徐浩家居雲門,位居台閣,書得肥勁,文得風流。

     茶聖竟陵子陸羽的文章,收入清朝《全唐文》中,除《茶經》外,竟然是兩篇書論,一篇《懷素別傳》,記載了懷素和顏真卿的授草書心法,懷素觀夏雲如奇峰,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顏真卿領會說“何如屋漏痕”,師法自然,得懷素誇獎。還有一篇評論雲門書家徐季海和顏真卿:“徐吏部不授右軍筆法而體裁似右軍,顏太保授右軍筆法而不似,何也?有博識君子曰:蓋以徐得右軍皮膚眼鼻也,所以似之。顏得右軍筋骨心肺也,所以不似”。這位博識君子就是陸鴻漸。

   南宋大詩人陸放翁,上代就在雲門辟草堂讀書,一生中有七十多年在此轉悠,寫字也是必修,這門學業要陪伴一世。雲門是放翁的另一處。他寫詩經常檢討自己的字不好,儘管當代人已經把他傳世的手跡當成珍品,不吝諡號。他在七十三四歲有《作字》一詩:

     整整複斜斜,翩如風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未辦倉盛筆,寧能錐畫沙?老夫端可媿,頭白不名家。

   又有一首《學書》:

    九月十九柿葉紅,閉門學書人笑翁。世間誰許一錢直,

    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纏松飽霜雪,瘦蛟出海拏虛空。

    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

   此詩將筆風自述清楚,老蔓纏松,瘦蛟出海。也充滿了自信,時人譏評陸游疏放,不單單譏其行跡,也譏其筆墨,乾脆以放自號,譏評何足道哉。放翁豪縱,尤喜醉草,發散心情。更多不醉的時候,到老仍是“日課蠅頭二萬言”,以讀書寫字養性。他在《醉書》一詩中說“何當掃纖艷,傑作追黃初”。黃初是魏文帝的年號,魏碑書法硬勁,是放翁追逐的目標。放翁八十歲居住三山作《草書歌》,對自己作出評價,市面對放翁也有定位,小兒對老子也有規勸。

 草書歌:

    吾廬宛在水中央,車馬喧囂那到耳。一堂翛然臥虛曠,

    蟬聲未斷蟲聲起。有時寓意筆硯間,跌巖犇騰作詼詭。

    徂徠松盡玉池墨,雲夢澤乾蟾滴水,心空萬象提寸管。

    睥睨醉僧窺長史,聯翩昏鵶斜著壁。鬱屈瘦蛟蟠入紙,

    神馳意造起雷雨,坐覺乾坤真一洗。小兒勸我當自珍,

    勿為門生書棑几。

   王陽明的書名詩名為其功名和學名所掩,二十七年中兩度登鵝鼻山皆有詩,壯年血氣方剛到功成名就之垂垂老,前面已述。他的書作為乾隆皇帝推崇,收入《三希堂法帖》中,到現在吉光片羽,價值連城。在書法家的眼中,稱之為台閣體,現在台閣中的書法家,就闕此體。他的學生南大吉,為禹陵的題碑也是台閣體。稍後的書家徐渭卻不是。徐文長為雲門耶溪多有吟唱書寫,他的詩也為同時代的狀元公張元忭所欣賞,以山陰人徐渭的詩為《雲門志略》壓卷。

   晚明有位書家王思任,為朝廷盡節在平水孤竹庵,葬于仙桃山,其身份為王獻之之後,為現在出版的《中國書法史》忽略。沒有為書法史忽略的大書家范允臨、董其昌、陳繼儒卻不敢忽略,對現在傳世的《募修雲門寺疏碑》,題跋畢恭畢敬,前文已詳寫,不贅。至於平水的書法延綿到清朝,疑問是沒有的,只是有待整理取捨。吾國最後一位儒家和書家馬一浮,就是會稽人,在雲門東面長塘,他在國難思鄉的《七思》首篇,就說“幽居特選雲門溪”,在前面也已述。雲門耶溪書法如萬壑千岩,上摩雲天,下卷波瀾,他地所無。故平水人的書法延綿責任,特別重。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15人次   历史访问01292651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