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北居其人其书其酒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7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b博客
 

             北居其人其书其酒

 

                                                                     王瑞程

      大约在2003年,我在书法江湖上认识了北居。当时我在书法江湖发表书法评论,引起了论坛官方的注意,旋任书法创作和文学版面两个版主。同时也引起了北居等已经成名的书家的关注。认识北居是迟早的事,因为我们之间有太多相同之趣。不久,北居邀我饮酒。北居并不善饮,甚至比我还不如,半斤黄酒即醉。与他同饮,他总是只喝一点点。所以,我认为他有些许矜持。好在他言语爽朗,能够把我对他矜持的误解的这层次隔阂打破。

    北居史学出身,写文章干净利落,他的言辞、书法,都是这种风格。但不仅仅是干净,而且浑厚。他的这种立身修辞,使他能够在全国书法大县绍兴县,出任第一任书法家协会主席,这不是偶然的。绍兴县的书协主席,是不好做的,高手本来就多。这个地方出的书家,基本上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代表性人物。如唐代《述书赋》所称,“博者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东晋时期山阴之地的书者风流,以书圣王羲之、小圣王献之为代表的晋代风韵,空前绝后。隋代则有退笔成冢的羲之后人智永。盛唐则有贺知章、徐浩。北宋徐铉,南宋陆游,明代徐渭,清代赵之谦,皆各领时代风骚。当代亦有好几位了不起的。因此,北居真的不容易。凡属认真做学问、搞艺术的人,都是不大能够当好一把手的。当好一把手不在于认真、认理,而在于人情练达。不知,我这是批评还是赞扬。或者既不是批评,也不是赞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各有志而已。我国历代的官场文化,只有在极少时候、极少地方,有过清明。我已经从那个地方的边缘退出,这样说,算是讲无用的闲话了。

大约2004年,绍兴县承办了一届全国书法展,当时北居通知我交一幅作品参展。我竟因自己的懒惰,没有上交作品。去年我在上海搞书法培训,作宣传介绍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象样的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事经历,益发令我回想起北居当年的苦心。北居对于书法,是用心良苦的,不论是他对自己的书艺,还是对于绍兴县的后进的提携。而他的执著追求之下,书艺日进,眼界愈高,似成秀于林间之木。大约三十七、八岁之前,他一直浸淫于颜书,深得浑厚简朴之致。他的这种了无习气的厚朴书风,在时风的乖巧怪异之中,卓然独立。不过,毕竟还是稍欠灵动。我向来认为他质朴有余,而巧丽不足。不料,前年正月初在北居家中饮酒时,他竟然拿出《十七贴》的临作,令我惊异。他说近年发现,还是王字高明,以取法乎上论,应改师王字。这是了不起的!书风已经形成之后的变法,是十分艰难的。尤其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进行否定,进行重新熔炼,非远见卓识而不能。这是艺心灵慧的反照与自观,我相信北居,在山阴书法史上,将有其显著的地位。我对于北居巧丽不足的过去的评价(这个评价,一直在我的心里,没有说出,现在说,是因为这个评价已经不成立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北居即山铸铜、煮海为盐的书艺求道之中,我欣然看到一位自知者明的贤者。

      北居只有半斤的酒量,而我也不过是多半斤而已,可谓半斤八两,皆不善饮。好几个正月初,都在他家饮酒。有时是三四个人,有时是只我们两个。超过三个人时,他就只喝一点点。只我们两个时,他就放开量喝了。这时,我才真正的发现,北居根本就是一个极真实的、毫无矜持的人。我们喝完了一瓶老酒,醉意渐上。这时北居又去找出半瓶白酒。清蒸的边鱼,蘸着酱油吃着过酒,在正月和煦的晚上,这风味是如此地佳妙。一边谈书艺,论文史,品古今。末了,北居在极高的兴致之中,到楼下车库里拿来一幅擘窠大作。我们这就样站着,边饮边赏。这时的北居,就象孩童般的天真!谁能说我们不善饮呢?

    北居为什么没有书风习气?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凡属习气的形成,皆由匠气,匠气则是止于技而已。徐渭云“刻深而求似多不足,而约略而不求似者多有余”,虽为论画,亦足以论书。过于注重外形,反而失去神采。神采,是在不经意之中自然出现的,是不能刻意追求的。大多数书者,皆有明显习气。但我们生活于俗世,不可能不有习,因为技,本就由习而得。因此,要成书家艺者,开始时皆必经习气之路。比如下围棋,一开始时一定要学习定式、手筋,下到高境界时,便要忘掉定式,但能够忘掉定式的有几人呢?吴清源大师这样说,他是一定到达这种超凡的境界了。学习书法,由习而起,到后来,则是反过来去习。习怎么去呢?这是个大问题。北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很好,因为他在认真地做史,他在真实地做人。因此他能够胸有丘壑。因此他的书法不大有习气。佛家是出世的,但也讲勇猛精进,而且必须讲,不讲的话,思想将会误入一味虚无的歧途。儒家也类似,象明末绍兴的大儒刘宗周,他于去恶习、增正气的修身进道,最为有得。这对于追求文艺的人,是有指导意义的。象杨丽萍跳舞,用生命去跳,所以才能到达如此高超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忘记技法、去除习气的境界。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要“得鱼忘筌”,愿北居成为山阴书法史上真正的得鱼忘筌者。

    在风格的追求上,我与北居的不同之处,他着眼于“宏”,而我则在意于“远”。这里有个小故事,他在即将离任挂职的安昌镇时,我来到他的办公室,他一口气写了数十幅字,用以赠别同事朋友。当时也给我写了两幅。其中一幅把字写错了,前面已经写好了三个字,将错就错,把最后一个字也改掉,就成立了。我们脱口而出,一个说“宏”,一个说“远”。我们相视而笑,颇有英雄所见略异之感。宏者,儒家经世之大业。远者,老庄逸世之极致。如今我游走忘情于江湖之上,算是远了。不知北居这两年的学问,又有何新的进境?想来宏矣。

                                 201306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273人次   历史访问01374152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