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北居 | 山阴翰墨论坛    
 
绍兴概览
发布时间:2010年6月1日       发布者:南池钓徒        信息来源:绍兴概览
绍兴概览
2009
●          绍兴概览
◎历史渊源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古有三圣(指:尧、舜、禹),越兼二焉。”《史记》有禹崩而葬于会稽的记载,现有大禹陵、禹庙、禹祠、禹穴等文物遗存,还有一大批与舜相关的历史传说故迹。被列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首、距今9000年左右的 “嵊州小黄山遗址”,把浙江乃至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年代又推进了一大步。
◎城市沿革
公元前490年始建,为越国都城。公元前221年,改设会稽郡;公元605年,会稽郡易名为越州;南宋时两次成为陪都,公元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绍兴专区, 1983年改设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越城区。
◎地理位置:绍兴位于北纬29度14分至30度16分,东经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地处宁绍平原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东临宁波,北濒杭州湾。浙东运河和杭甬铁路贯穿,离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机场分别只有40分钟和60分钟的车程,公路四通八达,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面积、人口: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7万。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人口65万。
◎气候、矿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海岸线长约40公里,滩涂、河口和浅海面积4万公顷,实有耕地面积19.12万公顷,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63.8亿立方米,拥有矿产60余种,其中铜、铁储量占全省第一,硅藻土储量居全国第二。
◎河流、湖泊、自然保护区: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浙东运河东西贯穿北部。主要湖泊有24个,其中千亩以上的湖泊5个,尤以鉴湖著称。2005年5月,绍兴镜湖湿地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浙江省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6处,其中兰亭森林公园和五泄风景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荣誉称号:绍兴素有水乡、桥乡、酒乡和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美称,相继获得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          经济实力
◎数据: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总收入27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60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3亿元,增长8.3%;进出口总额238.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75亿美元,分别增长23.5%和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 9亿元,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50元,分别增长12.2%和12.5%。
●          产业特色
◎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绍兴逐步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民营经济为主、轻纺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绍兴的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5%左右。绍兴目前有股份有限公司94家,上市公司34家,在证券市场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绍兴板块”。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投资总规模已占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基本形成以现代纺织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为支柱,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迅速发展的产业体系。
◎轻纺:轻纺产业占绍兴工业总量的40%。基本形成了纺丝、织造、印染、服饰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是亚洲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                 
绍兴县印染布占全国的28%;诸暨市的袜业占全国的65%;上虞市染料占全国的60%;嵊州市是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年产量达3亿条,占全国的90%、世界的40%;绍兴还是建筑大市,建筑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等指标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200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91.2亿元。
◎黄酒:绍兴是中国黄酒的故乡,绍兴黄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取鉴湖水并以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酒精含量低、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1400多年前的南梁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古越龙山牌绍兴酒被列为国宴专用酒。绍兴是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和出口基地,2008年,年产黄酒45万吨;高档黄酒年出口1万7千吨,占中国黄酒出口量的近60%。
旅游:绍兴兼具“千年古城、文化名城、江南水城”三大特色,以名士文化、酒文化、水文化、桥文化、戏曲文化等为内涵的旅游专线丰富多彩,绍兴古城体验游、东湖水乡风情游、兰亭书法研修游、名人故里寻踪游等深受游客欢迎及好评。作为中国文化旅游首选品牌的“跟着课本游绍兴”更是寓学于游,成为赏析鲁迅作品、感受古城魅力的旅游热线。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绍兴,全市共有旅游景点200多处,有国家4A级旅游区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市现有星级饭店91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37家;旅行社9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家。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435万人次,入境游客39.8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4.1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3644.03万美元。
●          山水文脉
◎总述:绍兴的水乡风情和山水风景名胜秀甲江南。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唐代400多位著名诗人,留下了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串起了一条悠长而美丽的“唐诗之路”。宜居的人文环境,使绍兴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近年来,编制完成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了对旧城的保护和改造,在8.32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形成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水城风情与水乡风光相得益彰,名人故居与传统民居相映成趣,现代建筑与粉墙黛瓦相互辉映的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园林城市。其中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文物古迹:绍兴是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文保单位300家,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绍兴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八字桥、吕府、蔡元培故居、青藤书屋和徐渭墓、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古纤道、印山越国王陵、王守仁故居和墓、富盛窑址、诸暨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上虞小仙坛窑址、嵊州崇仁村建筑群、马寅初故居;省级文保单位47处。其中市区就有各级文保单位73处,文物保护点100处。
另外,绍兴还拥有1656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8项。
◎水乡风情:绍兴城乡依偎在鉴湖水系之中,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泻入鉴湖,每天都漂浮着旖旎的梦。当你坐着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沿着古纤道前行,你会发现自己彷佛静卧在碧波荡漾的鉴湖之上。当你驾着小船徜佯在秀色可餐的环城河上,倾听水花溅在船头的声音,眼望两岸灯火闪烁,喷泉涌起,你会被绍兴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所陶醉。至于坐乌篷,游东湖,那更是别有情趣。东湖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泛舟湖中,山在湖中,湖在洞中,洞在山中。在绍兴,这种如诗如歌的水乡情韵,俯仰皆是。
◎古城风韵: 绍兴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越国。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大臣范蠡筑城,范蠡沿着卧龙山围起一圈古城墙,开设有4个陆门、1个水门。隋朝时,绍兴古城范围又有所扩大。绍兴是著名的水城,城内有33条河道、229座石桥。其中重修于南宋的八字桥,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至今,绍兴全境还拥有1万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其中有不少是古代石桥。绍兴古桥种类丰富,堪称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随着古城保护工程的建设,护城河沿岸恢复了许多景点,有西园、百花苑、鹿湖园、鉴水苑、稽山园、河清园等。
◎名人典故:毛泽东曾赋诗赞誉绍兴为 “鉴湖越台名士乡”。据有关史料记载,历代以来,绍兴有文武状元27名、进士2238名。近代绍兴又涌现出一批全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先驱,如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这些近代伟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40位历代中华名人的塑像群中,有4位是绍兴人,或者长期生活在绍兴。他们是:王羲之、蔡元培、鲁迅、马寅初。
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说:“我是绍兴人”。在近现代中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中,有许多绍兴人。如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物理学家钱三强、气象学家竺可桢、历史学家范文澜等。当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绍兴籍人士多达63名。
绍兴名人典故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陆游和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传颂千古的坚贞爱情故事等。
◎戏曲书法:绍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拥有绍剧、越剧、新昌调腔、诸暨乱弹、绍兴鹦歌班五大剧种和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宣卷、落地唱书、绍兴时调五大曲种。其中越剧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古老的新昌调腔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绍兴有6位戏剧演员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绍兴是著名的书法之乡。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在兰亭曲水流觞,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因此在1700年的漫长历史中,成为历代书法家仰慕的书法圣地。绍兴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批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杨维桢、徐渭、赵之谦、马一浮、徐生翁等。2008年,绍兴市和绍兴县分别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1985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书法节”。目前全市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68名。





        本站访问量统计:
今天访问217人次   历史访问01394831人次
Copyright © www.honzl.com 2005-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居书法在线 
联系方式 E-mail:honzl@163.com
 
技术支持-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37082号-1